2.2.2  国内研究评述    7
3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价值的理论分析    9
3.1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及现状分析    9
3.1.1  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9
3.1.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现状分析    10
3.2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价值的理论基础    10
3.2.1  内部控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    10
3.2.2  企业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价值管理理论    11
3.2.3  内部控制和价值管理的耦合机理:资源结构理论    12
3.3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分析    12
3.3.1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12
3.3.2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分析    13
4  研究设计    15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15
4.2  研究变量的选取    17
4.2.1  被解释变量:企业价值—托宾Q值(Q)    17
4.2.2  解释变量    18
4.2.3  控制变量    19
4.3  研究模型的设定    21
4.3.1  经营效率效果指标的处理    21
4.3.2  模型的构建    22
4.4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23
5  实证分析    24
5.1  描述性分析统计    24
5.2  相关性分析    25
5.3  多元回归分析    25
结  论    28
参 考 文 献    30
致  谢    32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安然、世通的财务舞弊事件接连发生,随后,“中航油”事件和“中储棉”事件分别造成5.54亿美元和近10亿元的巨额亏损,2009年8月24日,丰田宣布因为零部件出现缺陷召回688314辆轿车,诸如此类的事件让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充分的暴露。这一系列的事件给资本市场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分析其原因时得到的教训之一就是“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社会要求企业改善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2002年美
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美国上市公司从2005年7月15日起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在2004年11月15日对美国本土上市公司生效SOX4O4
条款,强制要求在年报中增加内部控制的内容。同时,美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也在全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06年,日本颁布《金融机构和交易法》,借鉴美国模式建立了日本公众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同年,欧盟修订“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指令”,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向公司审计委员会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我国最早的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分别制定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注册会计师核实评价意见。紧接着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其中,德勤事务所在对我国2008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调查后发现,该基本规范颁布后,各上市公司纷纷采取措施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如图1所示。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有52.94%的企业引入了外部机构协助建设内部控制,47.06%的企业分析了原有制度的缺陷,按新规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同时同比例的企业组织了内部学习,还有29.41%的企业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宣传。随后,我国中央五部委又于2010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两份文件的相继出台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上一篇:消费服务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研究
下一篇:制造业财务经理人投资指数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

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浅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核心财...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