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实验结果 8
2.1 蝉花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8
2.2 蝉花醇提液对环境因素耐受性 8
2.3 蝉花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 10
2.3.1 DPPH自由基 10
2.3.2 羟自由基 11
2.3.3 超氧阴离子 11
3. 分析与讨论 12
4. 致谢 12
5. 参考文献 13
蝉花(Cordyceps cicadae),又名蝉蛹草,是指麦角菌科(Clavicipttaceus)虫草属(Cordyceps)的真菌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寄生在蝉若虫上所形成的孢梗束子座复合体[1]。其中蝉拟青霉是形成虫草蝉花的真菌,又名雌蝉花,属半知菌类。由于生长条件的限制以及地域物种的细微差别,蝉花形态和物质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浙江新昌山区竹林中的野生蝉花,其寄主为浙江新昌地区山蝉。我国最早使用蝉花入药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蝉拟青霉曾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蝉花与冬虫夏草、北虫草齐名,为我国传统的三大药用虫草之一,蝉花和冬虫夏草含有相似或相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虫草素、腺苷、多糖及虫草酸等[2],并且其有效抑菌物质例如虫草素的含量(3.437 mg/g)高于冬虫夏草(0.03 mg/g)和蛹虫草(2.83 mg/g),腺苷的含量是冬虫夏草的三倍[3,4],提示蝉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价值,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药食两用资源。
目前由于国内外的抗生素迅速发展和使用广泛,导致其疗效降低,细菌及真菌的耐药性加致,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不断寻找新型的抑菌药物以应对临床治疗和生活需要已是必不可少。有研究表明蝉花中的多糖、抗菌肽[5]、多球壳菌素等都具有抑菌活性。目前关于蝉花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报道[6]认为蝉花中的杯牛漆多糖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胞黏附来实现的,而紫萁多糖广谱抗菌性是因为多糖溶解形成的胶体溶液能在细胞表面或胶体表面形成保护层[7]。徐红娟[8]在研究蝉花抗真菌活性成分中分离出了其中一种有效抑菌物质,后经其证明为多球壳菌素,文章显示该物质对真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02 mg/mL。本实验采用不同方式对蝉花进行粗提取,按照具体实验抑菌效果,最后选择蝉花乙醇提取液作为后续实验样品。
抗氧化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当机体受到一定的刺激时,会产生一系列高活性的自由基分子,引起机体氧化与抗化失衡,导致发生氧化应激现象[9]。据以往的大量研究表明,由于氧化失衡导致的疾病已逾百余种。而导致机体氧化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大量自由基的积累。过量的自由基会引起脂质过氧化,细胞膜破环,新陈代谢紊乱,加速衰老。抗氧化剂的作用是结合相应的自由基,防止过量的自由基对细胞或机体产生伤害,维护机体内部新陈代谢正常运作。以往研究显示多数真菌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起到保护生物膜和延缓衰老的作用[10]。有关于蝉花抗氧化的研究显示蝉花中含有的真菌多糖,多球壳菌素等都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在研究蝉花多糖抗氧化活性实验中,陈成[11]等提取出蝉花多糖在浓度为10 mg/m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较高,达到了88.1%,接近了相应浓度维生素C的清除率,并且其物质还原力随多糖的浓度的增加呈线性相关,此外对Fe2+等过渡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螯合能力,在低浓度时具有线性关系,高浓度时增幅趋于缓和。朱燕[12]通过Fenton法反应得出蝉花水提醇沉法获得的蝉花多糖对于羟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在乙醇浓度为15%的时候,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了92.48%和93.71%。 蝉花醇提物抑菌活性及稳定性研究(2):http://www.chuibin.com/shengwu/lunwen_206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