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等(2005)研究过胶质芽孢类杆菌表型特征及生理生化特点,菌株生长条件实验表明,该细菌最佳生长条件为 pH7.5、温度 35℃,是兼性好氧细菌。以高岭石为底物,培养 ,2~6d左右,接灭活菌组上清液中硅的含量均高于接菌组中硅的含量,细菌吸持的硅含量占解硅量的90%。
钮因健等(2004)利用GSY—5菌株对5种含有不同铝硅酸盐矿物的铝土矿进行了生物脱硅研究,浸出条件为pH 7.2, 30℃, 200 r/min,矿浆含量5%,浸出7 d。5种矿样的A/S分别从4.58, 6.74, 6.03,5.09, 2.93提高到5.88, 8.45, 8.55, 6.79, 13.54,表明该株硅酸盐细菌具有一定的脱硅能力。
硅酸盐细菌的生长和选育
从硅酸盐菌肥中分离的得到硅酸盐细菌进行培养,分离和计数培养基选用胶质芽孢杆菌培养基,用液体驯化培养基进行培养和驯化。
硅酸盐细菌的分离、纯化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均按常规硅酸盐细菌分离鉴定方法进行。有机酸,各种酶与多糖的测定也均采用常用方法进行。硅酸盐细菌的对铝土矿的脱硅作用测定多采用摇瓶浸矿试验,在被浸矿石中接种蔗糖培育的菌种的浸出试验,在锥型烧瓶中进行的,烧瓶中装含蔗糖的液体驯化培养基,纯矿样磨成的矿粉和已适应被浸矿石的活性细菌培养液,其中含有一定数目的细胞,用酸或碱调节,使培养基中pH值分别为5.5,6.5,7.5,8.0,9.0,对照接灭活菌液和不接菌种,35°C条件下连续培养7 d后待分析。在锥型瓶中分别加入其他各类硅酸盐矿样,培养基pH为7.5,其他接菌、培养、分析方法同上,以测定硅酸盐细菌对不同硅酸盐矿物的分解能力(胡洲等,2013)。
硅酸盐细菌的生长条件研究
国内的研究者孙德四等(2008)以编号为JXF的胶质芽孢类杆菌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硅酸盐细菌的适宜生长条件:
pH值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相关研究测定细菌于不同的pH值条件下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细菌浓度,结果表明该细菌在pH值5.5~8.5范围内都能生长,而当pH值为7.5左右生长最好。
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相关研究将硅酸盐细菌培养液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静置培养36 h,测定各培养中的细菌浓度。结果表明,该菌种最适生长温度为35℃ ,在15℃以下、45℃以上都不能生长。
装液量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相关研究在锥型瓶中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灭菌的液体培养基,按接种培养过后的菌液到以上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36 h,测定各瓶中活细菌浓度,结果表明,装瓶量小,细菌生长快,说明该菌种为兼性好氧细菌,在氧分充足的情况下,细菌繁殖生长较快。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阐明不同的培养条件对铝土矿高效脱硅细菌风化铝土矿效能、速率的影响。揭示M78、H19、G27三种铝土矿高效脱硅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对铝土矿的风化效果的差异性,确定能够发挥菌株最大风化效能的培养基类型。找到使铝土矿脱硅细菌发挥最佳脱硅效果的培养条件。
随着优质铝土矿资源的日趋匮乏,低铝硅比铝土矿选矿脱硅除铁技术的开发对于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铝土矿脱硅除铁主要采用高污染与高能耗的物理化学方法(卢屏毅, 2012);而微生物方法脱硅除铁则利用高效硅酸盐细菌风化硅酸盐矿物从而溶出硅和铁,具有高选择性、高脱硅率与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故广受关注。高效硅酸盐细菌与硅酸盐矿物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无疑可以为铝土矿的脱硅除铁提供优质菌种资源与技术途径(孙德四等, 2012; Zhong et al, 2012)。 铝土矿高效脱硅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3):http://www.chuibin.com/shengwu/lunwen_205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