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机械论文 >

24T静载30T动态冲击船用过桥着陆锥系统设计+CAD图纸(4)

时间:2025-11-17 21:55来源:100804
由于要考虑到着陆锥着陆端和过桥固定在船舶上的固定端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本 课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在着陆锥端添加传感器等部件来确保当着陆锥着陆端

由于要考虑到着陆锥着陆端和过桥固定在船舶上的固定端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本 课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在着陆锥端添加传感器等部件来确保当着陆锥着陆端开始着陆 时,过桥固定端处的液压油缸开始减轻负载,或者释放油缸压力确保整个过桥系统的承载力复位,能够让整个过桥系统自由无动力着陆,当着陆锥着陆端完全着陆后,即 整个系统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时,过桥固定端液压系统再开始提供固定的推力和 张力来确保将整个过桥系统锁死,确保过桥固定端彻底固定提供一定的支持力,能够 使过桥围绕着陆锥着陆端自由定点运动。关于此控制本课题不做具体详细的描述和解 释,即传感系统本课题下文不做详细设计和分析,即在此即可分析整个传感系统。那 么传感系统如何设计?对于具体传感元件的选择,由于传感元件的多样化,本课题不 做详细选用,这里只做对其要求和参数的具体分析和设置。当着陆锥端着陆开始,我 们选用的是压力传感器,其阈值设定为约 24T 左右,具体数值需要在试验中测定决定 后再设置,在压力从 0 向 24T 变化的过程中,固定端的液压油缸的控制系统也从最大 的力往最小的力,随压力变化曲线的特性以相应的变化曲线来变化,当压力到达约 20T 左右时控制固定端的液压系统卸载释放压力,给液压系统进行缓冲,当压力到达24T 或者是着陆锥处承受到最大压力的过程中,过桥固定端液压系统卸载后再快速增 加到固定值以来提供支撑力支撑整个过桥系统;而当着陆锥端的压力达到 24T 或者更 大的最大值时,固定端液压系统锁死恒载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上述即为控制系统的 分析和研究,本课题不予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其传感元件的选用只需满足压力条件的 变化范围即可,对于控制系统可直接采用外购件然后设定具体的压力参数即可,无需 重新开发。

2.1.2 机械旋转结构分析

考虑到着陆锥系统需要满足过桥系统随船舶在海上随风浪浮动的要求,着陆锥的 顶端部分需要能够让过桥绕着着陆锥的一个点进行理论上的 360゜方向的旋转要求, 当然,在实际上并不可能会出现旋转 360゜的现象,船舶的旋转角度在平面内约为 90゜,在竖直平面内的角度大致在 10゜~15゜,所以整个旋转部分的要求就是能满足在 水平面的任意角度转动和在竖直面内的小角度转动。而在旋转机构上我们首先想到的 是或者采用最多的方案是采用球形结构或者带有圆弧面的结构,由于要满足任意方向 的转动要求,所以本课题最终决定采用球头球形结构来实现绕定点旋转的要求。在机 械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知道,将两个球形的接触面圆弧面改一个球和一个球面的接触, 即将空间运动的球面副装换成球面点高副,这样可以使得转动更加的灵活。但是由于 存在点面接触的情况,在接触点的应力将会变的非常大,而对于本课题的要求来看24T 的载荷本来就比较大,所以在接触点处的载荷应力将会更强,即使采用均匀分布 载荷的方法来分担载荷分布其应力也容易超过材料的许用强度。同时从安装工艺的角 度来看,若是在转动部分加入钢球等物件来实现点面传动的话需要更高的安装工艺和 更高的制造精度要求,甚至可能会因为要嵌入钢球的原因导致无法正常安装球头球形 旋转部件。同时考虑到制造成本的要求,由于更高的工艺,更好的材料和更高的制造 要求,这样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这样并不能合理的使用资源。所以,在考虑材料强 度,载荷应力分布,制造成本,配合安装的实现难易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下,本课题最 终决定采用空间球面副实现着落锥的顶部的机械旋转结构的设计。 24T静载30T动态冲击船用过桥着陆锥系统设计+CAD图纸(4):http://www.chuibin.com/jixie/lunwen_20627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