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市场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达到2.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16.8%,随着人口迎来第四次婴儿潮(80、90后进入生育期)加上二胎政策全面放开,预计到2020年,儿童人口将到达2.92亿。 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基础数据)》统计了我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建设兵团)的儿童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儿科门急诊、妇幼保健院和妇幼保健所;并随机抽查10%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公布了截止至2014年末我国儿科相关的重要数据。
表一:我国现有儿童医疗机构数
机构性质 数量
儿童专科医院(含民营医院) 43家
综合性医院 7296家
基层医疗机构 45571家
妇幼保健院 1717家
妇幼保健所 450家
备注:1.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为加权估计后数据,按8%抽样,实际调查3466家;2.故本次调查共纳入13002家医疗机构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市每千名儿童儿科医师数为0.57名,农村为0.47名,全国儿科医生总量为135,524名,要想达到中央深改组提出的2020年实现0.69名儿科医师/千名儿童的目标,那我国儿科医生的缺口为86,042名[3]。2014年,我国儿科门诊人次达到465,663,917,急诊人次达85,741,464,这个数据远超其他科室平均门诊量,且东部负荷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2011-2014年,我国儿科医生流失人数为14,310人,占比10.7%,35岁以下医生流失率为14.6%,占所有年龄段医生流失的55%,其中综合医院流失率为13%,儿童专科医院人员构成相对最稳定,医生流失率仅为4%[3]。
与此同时,根据2013年卫生部第五次中国卫生调查研究报告显示,0-4岁儿童的两周患病率高达10.6%,5-14岁儿童的两周患病率达到5.3%。 又由于空气、水等污染加重儿童疾病发生率,儿童医保覆盖增加,家长对儿童健康关注度增加等综合因素导致近几年儿科门诊量增长迅速,儿科医疗需求强劲。
总体来看,我国儿童医疗服务市场具有:医疗机构数量不足、医疗资源区域分布极为不均、医护人员基数和增长幅度均不足、优质医疗资源存在结构性不足、医疗机构及医师超负荷运作、年轻医生流失率高、儿科医疗需求强劲等特点。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理论上来说,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政策,对于供给与需求极度不平衡的儿童医疗服务市场来说,随着有关政策文件的完善施行,社会资本会相继涌入,但简单的资本进入并不能快速形成医疗服务能力,医疗类项目建设周期与医护人员培养周期都较长,社会资本进入并不能立刻满足当下对儿童医疗服务的需求,如何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并充分发挥作用值得探讨;并且儿童医疗公益性与社会资本逐利性天然存在矛盾,如何调和这种矛盾并提升儿童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具备研究意义;同时在供需不平衡医疗资源整体比较匮乏的儿童医疗服务市场,针对引进和运用社会资本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具体案例分析方面,我国尚未有相关文献分析与研究报告,本课题的提出是一大创新点。
2.实践意义
从实践上来说,笔者认为儿科诊疗活动存在风险高、工作负荷大、工资待遇低的现象,儿童医院、儿科病床、医护人员等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监管层面,政策制定不完备落实不到位导致民营医疗服务市场乱象丛生等。本文中提出的对策建议部分从政策层面、引入社会资本背景下的医师培养管理体系优化、民营医院的运营管理体系等多方面解决了我国政府筹资能力不足、儿童医疗资源短缺、医疗机构运行困难、民营医院管理混乱等现行问题,具备实践意义。 社会资本引入对我国儿童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分析(2):http://www.chuibin.com/jingji/lunwen_20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