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租赁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
1.1国际会计租赁准则的发展背景以及过程
国际租赁准则的发展正是建立在租赁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经济环境以及相关的政策背景,也就是说每个国家对自身租赁行业的要求是不同的。国际租赁准则的制定就是把控租赁会计处理的大体方向,规范每个国家的会计行为。它不是直接约束各国的会计活动,而是通过纳入各国的会计规范系统来对每个国家的会计行为进行约束。
国际租赁准则按照所有权资产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以及经营租赁。经营租赁是指没有转移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全部或者绝大部分风险,其属于表外租赁,也就说其相关的会计信息并不纳入资产负债表内,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并不能了解到公司的实际租赁情况,而融资租赁指的是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全部或者绝大部分风险已全部转移,但是它的相关资产以及负债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随着2008年的金融危机大爆发,国际租赁准则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它被作为一种调节财务报表的手段,操控企业的利润,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比性。使报表使用者在不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下进行经营管理和投资类活动,这就会影响整个经济市场的稳定性。并且这与租赁会计准则制定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在此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10年向全球发布征求意见稿(2010),对租赁准则进行修改。经过大范围的征求意见和长时间的讨论,国际租赁准则决定废除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界限,引入“承租人”以及“出租人”的概念,承租人是在租赁合同中,享有租赁财产的使用权,并按约向对方支付租金的当事人。相对地,出租人指的是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获得收益的人。这项准则通过承租人按照使用权资产模型确认资产和租金,出租人按照履行义务法和终止确认法确认重大风险或者收益,将所有的财务信息真实反应[1]。这个准则并没有得到全球范围内的认可,普遍认为这项准则否定了租赁的本质,将租赁变成了销售,对租赁得初始和后续计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阻碍了租赁行业的发展。
IASB与FASB于2011年再次发布征求意见稿(2013),对国际租赁准则进行修改。这次修改的结果是除期限短于12个月或者金额较小的租赁可以按照原经营租赁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其余的均按照融资租赁的方式处理[2]。此次的修订内容又再次返回到征求意见稿(2010)的处理方法。IFRS16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可比性,再次强调了租赁的实质。IFRS16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行。
1.2 IFRS16与IAS17的区别以及联系
1.2.1区别
(1)IAS17对于融资租赁的确认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较为复杂以及繁琐。而新准则则摒弃原来定义,直接采取单一会计模型对租赁业务进行处理。除期限短于12个月或者金额较小的租赁可以按照原经营租赁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其余的均按照融资租赁的方式处理。
(2)IFRS16运用控制模型识别租赁,并基于是否存在有客户控制的特定资产来区分租赁合同与服务合同。与旧准则相比提供服务的价值按照原有的会计准则进行核算,但是无需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披露[3]。
(3)对于“控制”进行了改进,IAS17准则中判断一项合同是否包含租赁合同基于合同中客户是否存在一段时间内有权利去控制一项已识别的资产。在租赁的确认范围内,依照旧准则判断为租赁行业的业务经济活动,在IFRS16下,也是会被判定为租赁业务。 国际租赁准则变化对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影响(2):http://www.chuibin.com/jingji/lunwen_206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