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二) 完善以导学案为主的预习手段,提升预习效果 11
(三) 贯彻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 12
参考文献 12
附录一 “长兴中学高一学生化学课前预习现状调查问卷” 13
致谢 13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当前浙江省处于新高考改革交替期,高中学习格局时刻发生变化。同时,高一学生所接触的高中化学学习内容及方法较之前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在此情况下,若缺少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毫无疑问会使化学学习困难重重。因此,对于化学课前预习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学生现状,并进行不断地改进。
(二)研究内容
众所周知,预习具有很多优点,包括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激发学生潜力,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提升教学质量等。但是其中也存在弊端: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容易形成前科学的错误认知,影响学习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利于学生树立创新精神等。所以,本文研究主要有这三个内容:1.为了保证预习的高效性,讨论如何使预习活动能兼顾学科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2.收集长兴中学高一学生有关课前预习的现状;3.讨论如何利用学案进行科学的预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查阅往期文献,有目的地了解长兴中学部分高一学生化学课前预习现状,对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并运用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及化学教学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所以本研究有下面四个研究目的:1.有针对性地了解长兴中学部分高一学生化学课前预习的现状;2.客观分析结果,找出当前预习中存在弊端并分析;3.明确预习的目的及作用;4.利用通过有关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四)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由于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故不同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学习节奏的适应程度也大不相同;同时,化学学科中不同章节的知识难易程度不同,导致教学任务也大不相同。如何使预习活动兼顾学生与教材内容,是对于每个教学工作者来说最为重要的问题。
实践意义:科学而高效的课前预习可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课前自学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此外,科学而高效的课前预习,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福音,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建设课堂和传承知识。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中学化学知识类型和特点
纵观中学化学课程内容,我们发现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主要由化学理论型知识、化学技能型知识和化学情感型知识这三方面组成。化学理论型知识指的是反映物质的内在结构及其变化的属性和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其中,概念是基础,原理是对概念的提升,二者相互统一,组成了化学理论型知识。从内容上看,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化学概念可大致分为有关物质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等;而化学原理则主要包括物质结构、化学规律、电离水解理论、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化学技能型知识指的是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所必需具备的各种技能技巧,其中包括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技能,化学实验数据采集及整理技能,实验步骤优化技能,实验成果评价交流技能等。化学情感型知识主要包括对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帮助的内容,比如对自然界的求知欲望、对本学科的兴趣、科学态度与精神以及对于真理的追求等。 高一学生化学课前预习现状的调查以长兴中学为例(2):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61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