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的思维随着年龄的增加由具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发展,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辨别能力较成年人弱,童话的情节生动曲折,充满绮丽的幻想,容易被儿童接受和喜爱。
民国时期的儿童文学家周作人在《童话略论》中提出:“小儿最富幻想,童话内容正与相合,用于长养其想象,使即于繁复感受之力亦即敏疾,为日后学问之基。” 由此可见,
童话的趣味性、幻想性特别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易于引起儿童共鸣,对于儿童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段的小学生“阅读浅近的寓言、童话、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由此可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童话在小学语文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从大量的研究结果来看,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童话的教育价值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但是童话作品范围很广,小学生最常接触到的还是他们的语文教材,基于小学生的语文教材展开的研究就少了许多。其次,研究者们对童话教育价值的研究多为理论层面的研究,对于如何实现这样的教育价值,怎样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没有展开深入的研究,在实用性方面显得有些局限。
所以,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个研究,对语文教材的编写有所建议,对一线教师的童话的教学问题能够有相应的对策,使得童话的教育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二、研究价值
研究小学语文童话选编情况和文本内容,从理论层面上来说,有助于童话教学内容的选择。
研究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情况,探讨小学语文童话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实践层面上来说,有助于指导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研究法来对相关概念进行具体阐述,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对童话作品的选编情况进行统计,对这些课文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
(二)课堂观察法
通过课堂观察法在实习期间随堂观察教师的教学状况,关注课堂,思考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现童话的教育价值,为研究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
第一章 人教版教材中童话及其教育价值思考
童话之所以被选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是因为童话这一文学样式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强大的教育功能。小学生处在一个爱幻想、爱思考的年龄阶段,而童话所特有的神奇性、幻想性恰恰能受到小学生的喜爱。本研究主要以十二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主进行展开。
第一节 数据统计
经过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课文选编情况相关数据的整理,统计出该版本中选编课文共有429篇,其中童话有46篇,占选文总数的10.49%。童话选编情况在各年级教材的分布如下: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总计
童话篇数 20 13 4 6 0 2 45
总课文数 童话对小学生的教育价值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2):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