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性学习行为习惯。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本文中的学业拖延是指学生在学业情境中非理性的延迟任务的完成,并伴有不适的情绪体验。
2.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
(1)人格因素
国外研究者主要通过考察大五人格模型来研究影响学业拖延的人格特质因素,研究表明,严谨性与学业拖延行为显著负相关。与此同时,一些研究发现神经质维度与学业拖延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而大五人格中的外倾性、宜人性和开放性则与学业拖延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影响学业拖延的重要人格因素还有自我效能感,Haycock(1988)的研究发现了学业拖延行为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2)学习任务的性质
许多研究者认为,学习任务的性质也会影响学业拖延,任务难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拖延。一些研究者还认为任务厌恶与学业拖延行为呈正相关,对于会对自己带来不愉快体验的任务或不感兴趣的任务时,个体会采取回避或拖延的方式。 完成学业任务后个体所获奖励的时效性也对学业拖延有一定影响。
(3)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表现为人们的学习意向或愿望等,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Eunju研究结果显示学业拖延与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决定的外部动机和自我决定的内部动机呈显著负相关,与非自我决定的外部动机不存在相关关系。 缪斯和李梅的研究显示内部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外部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
(4)环境因素
Schouwenburg等人(2001)通过研究发现,学业拖延行为与外界的环境因素,如时间压力,娱乐诱惑等有关,当个体面对外界环境的诱惑时,个体通常会控制不住自己,从而导致学业拖延行为的出现。所以给学生提供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发生。
杭州小学生学业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3):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5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