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学前儿童在园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研究(3)

时间:2025-06-25 22:20来源:100080
(二)相关概念及定义 1.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心理学界最早对攻击性行为进行研究。班杜拉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结构,涉及许多因素,如结果、

(二)相关概念及定义

1.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心理学界最早对攻击性行为进行研究。班杜拉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结构,涉及许多因素,如结果、形式、强度、意图等之间的关系。在攻击性行为的定义中,有必要综合各种因素,而不是只注重其中一个。

攻击性行为又被称为侵犯性行为。因为攻击行为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Brain  指出,攻击性行为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体,而不是一个连续体,其定义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首先是潜在损害/破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潜在的有害行为都是攻击性行为,但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其次是故意,虽然行为意图的判断并不可靠,攻击者甚至会对攻击对象做出不同甚至对有偏见的判断,但行为的故意性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再次是激励,攻击性行为包括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如认知和情感;最后是攻击性,攻击性行为必须被攻击对象所厌恶。Brain并没有提供攻击行为的具体概念,而是提供了一个框架来定义广泛的相关因素。为了使研究更有效,本研究将攻击性定义为故意伤害他人、或侵犯他人的行为。

2.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Hartup W. W.  基于参与者的动机,将攻击性攻击用工具性共计和敌对性攻击区分开来。工具性攻击是指个体获取物品、空间等而产生的行为,如抢劫、推、威胁等行为。工具性工具的目的主要是借助攻击行为来达成自己的一种目的,比如通过暴力的手段让其他幼儿将物品归还给自己等。敌意性攻击的目的在于对他人造成伤害。从以往研究中的我们可以知道,根据工具性攻击以及敌意性攻击的类型对攻击性行为进行分类的可靠性比较高,然而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模棱两可的现象,有些敌意性攻击也附带有工具性攻击的作用,有些工具性攻击往往是因为对他人敌意性攻击的还击。

根据攻击性行为的攻击形式的不同,研究者将攻击性行为分为身体攻击(physical aggression )、言语攻击(verbal aggression)和间接攻击( indirect aggression ) 。身体攻击指的是攻击者的行为,表现例如攻击、踢、伤害和抢劫他人,主要在于使用身体动作。言语攻击指的是攻击者的行为,表现例如:咒骂、羞辱、嘲笑、挖苦、绰号等主要在于使用言语。间接的攻击也被称为攻击之间的关系或心理攻击,它不是一个直接面对面的行为,但攻击者能在第三方的帮助下,间接的对被攻击者造成伤害,实现攻击者的目的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虚假信息异化和社会排斥。

学前儿童在园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研究(3):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574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