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供需不足 10
(三) 缺乏专业的医护人员 11
(四) 医养结合监督评价体系不健全 11
四、 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主要措施 13
(一) 加强相关部门间横向联系 13
(二) 加大养老事业的投入 13
(三) 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人才队伍建设 13
(四) 完善医养结合监督评价体系 14
结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国际上,把60岁的老年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视为进入老龄化的社会。我国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需要照顾和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口也不断增多。同时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断下降,患病率较高,而且病情较为复杂,几乎每一个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部分疾病的病情较轻,对身体的健康威胁程度较小,部分老年人的疾病种类较多,而且患病周期较长,并伴随多种并发症,这对医疗服务和医疗照顾将提出较高的需求。然而,现有的养老院的数量、医疗服务方式、养老模式均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同时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现有的家庭模式多为“4-2-1”,甚至部分家庭为“8-2-1”,家庭赡养负担较重,而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较大,很难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老人,这就使得对养老机构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是家庭的责任,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完善的医疗养老体系对于推动民生发展和社会保障事业都很重要。因此要积极发展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仅给予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要提供医疗服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在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下,全面提高我国的养老水平,让老年人有一个健康、愉悦的老年生活。
(二) 文献综述
(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1.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涵义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就是在传统的养老服务基础之上提供医疗服务,扩大了养老服务的内容,不仅满足老人生活上的基本需求,还注重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7]。它结合养老和医疗的资源,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之上给予老人健康指导、日常照顾等方面的服务,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双重需求。不仅让老人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医,老有所乐[8]。
2.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相关政策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和就医需求,在2013年,我国相继出台医养结合的相关政策。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中,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专科,增加老年病床的数量。社区卫生机构要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视诊,并提供保健咨询服务和健康检查。完善医疗保险的报销制度,尤其是提供相关的政策,切实解决以及就医老人的结算问题[9]。2014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它指出,不仅要为城市中的残疾老人、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康复娱乐,而且还要做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年)的通知》,要充分发挥中医治病和养生相结合的医疗模式;鼓励医疗机构为了保证老人快速就医,开设绿色通道,并且加强医院和养老机构的合作。同时鼓励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机构等养老机构在转诊方面联系起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鼓励医院和养老机构建立健康养老服务网络,能够快速对接老年人的相关信息,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工作[10]。2016年,九部委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医养结合发展的任务:一是加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联系,政府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鼓励养老机构与附近的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给予老年健康、全面的养老服务。二是支持并鼓励有资本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为老人提供健康检查和医治服务;三是医疗结构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医院与老人建立一对一的服务;四是鼓励社会资本建立医养结合机构,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五是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相结合,增加护理床位比例,提升大型综合医院为老年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11]。2016年,民政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事业发展地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指出要重点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增加病床数量,提高护理质量,争取到2020年,全国实现每1000名老人拥有35~40张养老床位,护理病床占养老病床的30%[12]。 上海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2):http://www.chuibin.com/guanli/lunwen_20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