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网络群体性事件影响成因及对策(2)

时间:2025-08-07 22:15来源:100313
9 参考 文献 11 一、中文文献 11 二、外文文献 12 网络群体性事件:影响、成因及对策 我国迈入21世纪后,现代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渐渐的缩短乃至抹除

9

参考文献 11

一、中文文献 11

二、外文文献 12

网络群体性事件:影响、成因及对策

我国迈入21世纪后,现代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渐渐的缩短乃至抹除世界上每个角落时间和空间的间隔,我们的生活正在逐渐被网络充斥与取代,人类也逐渐进入网络大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网络也架起了普通大众和政府、社会与个人之间的沟通桥梁,变成民众接收政治信息、社会时事与个人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社会大众可以借助网络论坛等媒介迅速便捷的了解自身需要的一切信息。但是,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社会结构需要重构,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不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对抗,这些冲突的表现方式正是网络这一工具。由于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介相比更具有加的快捷迅速,及其容易得到大批民众的注意,最终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而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种危机,它的危险之处在于民众会因为舆论迅速的导向而产生一致的看法。而由于其产生时间短,舆论冲击强,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舆论导向并非一定是合法的,如果处置结果未达到社会期望程度,极有可能形成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动摇政府公信力与社会稳定,造成社会不和谐。如何处理这一类网络群体性事件,将是互联网发展浪潮中政府治理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对新时期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一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述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在国内学术界,不同研究者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观点,下面主要列举较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群体事件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利用网络大规模发布、传播某一方面信息,以发泄不满、制造舆论,在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集群行为称为网络群体事件。"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本质是网民群体围绕某一主题、基于不同目的,以网络聚集的方式制造舆论、促发社会行动的传播过程。它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受组织的,可能是有序、健康的,也可能是无序、不健康甚至是非法的。” 

综合以上两种观点,网络群体性事件应该是由现阶段社会矛盾引发,为了某些特定目的而自主形成的具有类似特征的一类群体。他们试图通过网络实现自身目的,而这些网络群体可能是为了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而表达诉求,也可能是单纯的利用网络宣泄自身的负面情绪或制造舆论,而这些网络群体性事件会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1、情绪宣泄型

网络上一部分群体在现实中承受的压力无法宣泄,而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的特点恰恰满足了他们释放负面情绪的需要,这种情绪会对社会造成一些干扰以至于会产生恶性网络群体性事件。如2017年初的“蓝鲸游戏”事件就极具代表性,这种诱导心理问题青少年自杀的恶意游戏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逐渐流入国内,并且暗中在网络上生根发芽,组织者诱导一些有着或多或少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尝试做一些自残行为并且慢慢升级最终尝试自杀,该事件组织者恰恰是迎合一部分人寻求刺激或是性格扭曲的情绪需要才得以让“蓝鲸游戏”在网络上肆虐。

2、社会维权型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逐渐意识到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重要性,其中以网络群体尤为明显,相对于普通大众他们接受的教育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而网络的便利快捷也促使他们选择网络作为自己维权发声的重要渠道,而恰当的维权有时会引起网络群体舆论媒介的热烈讨论甚至影响到现实社会中来,使得维权行为得到广泛关注而得以解决。比如,2017年“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事件真相的曝光令无数人为之震惊与愤怒,事件的影响程度之深,以至于国家在同年四月份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此,安防企业积极展开布局,采用先进设计理念,定制化开发校园应用,弥补了传统监控的不足,为学校、老师和学生创造安全舒适的校园生活环境。这种案例就属于典型的社会维权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借由网络大众的力量填补社会的漏洞。 网络群体性事件影响成因及对策(2):http://www.chuibin.com/faxue/lunwen_20590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