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研究经历是从由关注外部环境因素,到内部因素,再到综合能力的这样一个由外到内的发展过程。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合著的著名论文中,给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关于调和各种生产能力和联系各种技术的积累性学识”,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能提供保障企业持续、稳定运行的一项根本系统。帕迪斯(1997)认为核心竞争能力是一种能把企业自身技术、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能力。凯立德(2002)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独一无二的通过企业自身的价值、能力凝聚成的。
国内对企业竞争理论的理解,是建立在国外先进理论基础上,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自己的再理解再创新。丙明杰(2003)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条件是:核心能力、长期竞争优势与创新。核心能力的维持和再创要依赖于企业的创新。”陈清泰(2006)提出“企业不断创新出新产品,更新企业服务来满足市场的这种处在不断变化中的能力,即为核心竞争力,它能够有机结合创新营销与企业的管理能力。”;李悠诚(2000)、谭力文(2011)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一项宝贵的无形资产,涵括企业的技术与知识,是对企业拥有的不同技术、知识的有机整理归纳的一种能力。
2.对财务核心竞争力述评
国内外目前对这一课题的专门研究资料较少,大致方向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虽然在大方向及研究思路上做了有关研究,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例如企业信息的保密性、财务数据的多样性以及各种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企业整体的指标权重衡量分析、指标的科学完整、条件处理是否恰当、评价可行是否客观等许多方面还需做更多的研究和完善。
国外学者几乎很少部分是从财务角度分析研究核心竞争力。Nicolas J.FOSS(1988)认为,“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获得绝对优势,必须在自身企业内部形成各种因素相互交融的综合运用,而不仅仅是企业通过某些智慧决策获得的短期利益的行为。”其次,针对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研究也就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安德鲁(1997)认为有效的企业财务能力,取决于企业获得的净利润,这也驱使着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学者对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认识是逐渐加深的。胡玉敏(2001)提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依赖于企业的会计控制系统;李娜(2005)将企业偿债、盈利、经营能力等指标作为评价财务能力的指标体系;王艳辉(2005)详细解释了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力的区别和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将这套理论体系应用于财务工作中,提出了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这是在国内文献当中最早出现的。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chuibin.com/yanjiu/lunwen_2062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