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国内外课堂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和课堂管理系统发展趋势,然后对用户主体进行分析,介绍目前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理论研究现状
相较于西方,我国课堂管理相关理论研究起步晚,研究少,缺乏系统性,近年来的研究更倾向于互联网浪潮下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课堂反思。西方研究起步较早,课堂管理理论更为系统,并且提出相应的课堂管理方法,更倾向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传统课堂下的课堂管理。从整体上来看,国内外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管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但不可否认对于传统课堂管理研究为混合式课堂管理相关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
(1)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相较于其他教育学类的热点研究,从近十年内每年的相关论文发表数量上看(如图1-1),课堂管理方面的研究并不属于热点研究,因此相关的应用研究更为稀少,应用研究的论文数量发表最多了也只11篇,主要着眼于教学模式和中小学,对于大学生的课堂管理主要集中在教师行为反思和课堂手机的使用。从近十年发表的与课堂管理相关的论文关键词频率排名前十上看(如图1-2),除了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和信息技术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可见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下,课堂管理信息化成为近年来课堂管理方向的热点。从发表的论文研究层次上看(如图1-3),主要为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和基础研究,高等教育等层次,相较于基础教育相关研究较少。
(2)国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60 年代,对于课堂管理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出现了一些课堂管理方法:格拉赛(Glasser)的现实疗法、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的目标导向法和高尔顿(Tom Gordon)的教师有效训练法。主要关注课堂纪律和学生的问题行为,通过教师地位角色的改变,帮助学生改变其行为。20 世纪70 年代后期,行为主义理论对课堂管理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坎特(Lee Canter)的果断纪律法,强调教师要明确、果断地提出自己对学生行为的期望和要求。从而实现对问题行为的控制,课堂管理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为矫正方向。20世纪80 年代,如伊夫特逊(Evertson )、艾默( Emmer)等人提出教师有效法,强调教师如何预防或消除学生的问题行为。有效的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能更有效地预防学生的问题行为。
2、发展趋势
从国内外的研究趋势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支持,可以对未来课堂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混合式课堂下的课堂管理成为热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人脸识别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都将让未来的课堂管理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焕发生机。各高校会根据自身制定的教育信息化规划,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混合式课堂为基础智慧课堂将成为主流。
(2)课堂管理更加智能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也逐渐成熟,通过收集每个学生到课情况和相应的学习时间、课堂学生的发言次数、教师备课和授课时间、教室利用时间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可以成为学校管理部门的各类政策制定的数据决策基础,为学生教师行为的形成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国内外课堂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www.chuibin.com/yanjiu/lunwen_206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