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在城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探究方面,王青,赵景兰和包艳龙等学者经实证分析,认为工业产业产值和环境污染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效应。相关分析显示,工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会对环境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工业的布局是污染排放的重要因素[ ];王静、邱粲等运用统计分析,总结出山东省各市空气质量的年季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用SPSS软件进一步分析了API指数与气温、风速、湿度、日照时数、降水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综合分析随着同自然条件的变化城市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 ];马雁军等选取2002年辽宁省中部城市群的各类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值和各类气象因子的数据资料,采用相关系数回归法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的现状,确定了污染物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于涛、王可丽等学者以兰州市为例,基于综合数理统计,建立模型分析了能源消耗量、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影响因子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将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因素概括为两类,第一类主要包括能源消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空气污染等因素,另外一类则是气象因素。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增长率、机动车数量、工业废气量和工业总产值等[ ]。
(3)城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研究
在城市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方面,杨春平等学者以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引入面源模型、高架连续点源模型、区域多源模型以及长期平均浓度预测模型探讨了开发区总体规划已确定的情况下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预测计算的原理方法[ ],为城市及其开发区进行多点源和面源影响下大气环境质量模拟、预测、评价与规划提供了相关方法的参考;韩昀峰、马民涛等学者以北京市为例,利用2000年到2007年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证明了近年来北京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环境质量有着巨大的压力,而经过绿化覆盖率的增加、能源结构调整、污染排放量的控制、产业结构优化、吸引环保投资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均[ ]。李茜、宋金平等学者应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基于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我国237个地级市2001-2007年的空气质量的监测结果。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逐渐下降,并到达拐点,与倒U型曲线规律相一致,而10年间的NO2、PM10浓度及综合污染指数这三个指标均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正U型关系,即现阶段呈现出污染继续加重的态势。此外,城市建成区面积、第二产业结构比例与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呈献出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城市空气质量国内外研究现状(2):http://www.chuibin.com/yanjiu/lunwen_205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