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农村土地整治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2025-07-07 22:38来源:100203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之间的关系,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研究。龙花楼(2013)认为作为乡村空间重构的平台,农村土地整治是推进乡村空间重构的一个重要

1.农村土地整治

国外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的比较早,相关模式的研究也相对成熟。主要根据不同的参与者或不同的筹资方式,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形式、内容、措施等进行了划分。J. Castro Coelho(2001)等指出,农村土地整治不仅会改变自然、生物和结构性环境,而且会改变社会与经济环境,他认为可以将土地整治主要分为农业主导和产业带动两种模式[1]。张军连(2003)认为,国外的农村土地整治模式可以归纳为政府主导模式、规划主导模式以及土地所有者主导模式[7]。

我国对农村土地整治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许多学者与专家都对农村土地整治模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李昌友(2000)等将土地开发整理归纳为了五种模式,包括河滩地开发整理模式、平坝农田整理模式、工矿废弃地复垦整理模式等[8]。姚艳、高世昌(2014)认为,农村土地整治已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政府引导、村民自治”,“社会参与、市场导向”,“统筹规划、综合整治”,“增减挂钩、城乡互动”,“环境友好、生态整理”六种创新模式[9]。

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是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整治活动的现实需要,是农村土地整治得以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编制,对于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活动,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土地资源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推进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环境治理的发展,更好地利用农村土地整治在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基础平台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国外相关学者高度重视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作用,认为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是城乡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景观,落实乡村发展过程中实施的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及自然资源保护等诸多政策[2]。

在中国,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仍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对于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的研究也逐渐开始。张正峰(2011)等通过对平原及丘陵地区的土地整治对田块利用的影响研究的,从而实现了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理论的完善,提出了优化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方案的思路[10]。石若明(2013)等研究了一种基于规则库的智能三维土地整治辅助规划的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表示土地整治规划知识,加强了对规划操作的可视化和标准化,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得以提高[11]。

高标准的农村土地整治不仅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且还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村自然景观的价值。近年来,土地整治的生态意义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国外学者更多关注农村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农村土地整治在改善生产条件与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对区域景观格局的改善[12]。Sakuragaoka(2006)指出,在农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渗透,对土壤表面和堤防斜坡土壤进行压实,经过整理的稻田发生侵蚀事件的概率将会减少[3]。Junker B(2008)认为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者应以河流廊道的恢复为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以改善区域景观结构。[4]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大力的大力开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却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如陈百明(2011)等提出了我国土地整治应强调生态和景观的内涵,建立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技术的集成系统的框架[13]。郧文聚(2011)指出,我国应重视农村生态网络建设,注重完善农村生态景观服务能力,景观格局的重建,积极维护并改善农村景观文化和美学价值[14]。 农村土地整治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chuibin.com/yanjiu/lunwen_20583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