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胡塞尼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缺失(4)

时间:2025-07-02 21:55来源:100133
所谓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就是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显然,阿米尔的父亲不是。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我们总是在孩子身上找大人,却

所谓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就是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显然,阿米尔的父亲不是。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我们总是在孩子身上找大人,却从不想想他在变成大人之前只是个孩子。 阿米尔的父亲就是把孩子当做大人来看,他只是一味地在阿米尔身上找自己的影子,并没有主动寻找阿米尔身上的闪光点。他无法理解阿米尔的感受,只是因为阿米尔没有按照他想要的样子成长而忽略他,这就造成了阿米尔的懦弱和嫉妒。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有其人生独特的色彩,有独一无二的成长轨迹。就像小说中拉辛汗说的那样“孩子又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阿米尔的父亲想让阿米尔成为他所期盼的样子这是没有错的,毕竟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父亲认为阿米尔不像他而漠视了阿米尔的写作天赋,没有给阿米尔应有的父爱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父亲该有的行为,这是父亲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表现。

(三)缺失的结果与真相

在小说中,父亲希望阿米尔变得勇敢,像个男子汉,可正是因为对父爱的那种渴望,阿米尔选择用懦弱的方式渴求博得父亲的关注和认可,这与父亲的期望背道而驰。可见,一切罪恶的源头都是“父爱”。

阿米尔的父亲是阿米尔成为懦弱孩子的导火索。正因父爱的缺失,阿米尔才会因为嫉妒背叛哈桑,眼看着哈桑被欺辱却不敢救他,才会诬陷哈桑偷表而赶走他,才会长时间得不到救赎。父爱的缺失直接作用在了孩子性格与品质的养成上。而现实中的阿富汗孩子更多也是父爱缺失的,这种缺失让他们变得敏感、变得懦弱。

胡塞尼在小说主人公阿米尔身上所反映的父爱的缺失,其原因就是战争。

战争把父亲变成阿富汗的稀缺物品。 这极其讽刺的话语道出了阿富汗的残酷现实。因为战争,阿富汗的孩子失去了拥有父亲的权利。小说中的阿米尔只是阿富汗千千万万孩子中的一名代表,而他并不是最糟的那一个。卡勒德·胡塞尼将主人公阿米尔作为代表,写他父爱的缺失,其实更主要的是为了写现实社会中,阿富汗的内忧外患给孩子带来的种种灾难。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阿富汗的孩子没有童年,缺少父爱。胡塞尼将父爱缺失写进小说,可见他关注阿富汗的现状,关注战争所携带的痛苦。   

论胡塞尼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缺失(4):http://www.chuibin.com/wenxue/lunwen_20578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