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尔父亲的态度还可以通过和拉辛汗的对比中明显体现。就举小说中一个经典的例子,阿米尔写了一篇短篇小说,他拿去给父亲看,但是父亲与拉辛汗的举动是完全不同的。阿米尔的父亲是“爸爸继续盯着我,丝毫没有要看一看的意思” ,而拉辛汗是喊阿米尔亲爱的,给阿米尔微笑,并对看阿米尔写的故事感到高兴。拉辛汗只是父亲的一个朋友,两人态度的落差对阿米尔这个孩子心理上的冲击是很大的。“在我生命的大部分时光,我对爸爸敬若神明。可是那一刻,我恨不得能扯开自己的血管,让他那些该死的血统统流出我的身体。” 阿米尔对父亲有极大的失望感。
在阿米尔的生日宴会上,阿塞夫和他的父母前来祝贺,在短时间内父亲说了“亲爱的阿塞夫”这句话四次,但是阿米尔长这么大却很少听过父亲喊“亲爱的阿米尔”。父亲这样叫阿塞夫可能是客气,但是在阿米尔听来却是不舒服的,他觉得父亲对待不熟的阿塞夫都比对待自己这个亲儿子亲密。
有的时候父亲还对阿米尔表现出厌恶,就比如阿米尔和父亲去看比武竞赛的那次。阿米尔看到了比赛场上的血腥之事,受到了惊吓,一路哭着回家,这时父亲的表现不是安慰,而是沉默不语,脸上表现出厌恶,那种表情让阿米尔印象深刻。
在对待阿米尔和哈桑时,父亲往往会更加偏爱哈桑一点,因为他知道哈桑是自己的儿子。可这个儿子在他在世时终究是得不到名分的,被别人知道哈桑是他的私生子,他那受人敬仰的形象就彻底毁了,所以他对哈桑是愧疚的。正是因为这份愧疚,他选择对阿米尔时不时的冷淡。在他眼中,阿米尔是他承认的儿子,他将来的一切都是由阿米尔继承的,阿米尔能接受教育过好的生活,但哈桑不同。哈桑只会一直被别人称为仆人的儿子,只能接受别人嘲笑。他认为这样对哈桑太不公平,哈桑失去的太多了,所以阿米尔成为了这份愧疚的承担者,成为了父亲自私的受害者。即使父亲对阿米尔冷淡还有阿米尔不像他的原因。可悲的是,阿米尔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只是他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得到一份平等的父爱。
(二)两对父子的对比
阿米尔的缺少父爱还可以从与哈桑的对比中表现出来。这一点最明显的是在阿富汗政局改变的那个夜晚,枪声吓到了阿米尔和哈桑,而到他们身边的是阿里,阿里安慰他们并抱紧哈桑,轻轻地抚摸着他,但阿米尔的父亲在那时是绝不会这么做的。阿米尔和父亲之间的相处是尴尬生疏的,哈桑和阿里之间才是一对正常父子该有的状态。这也造成了阿米尔心理上的不平衡。他有时会把阿里幻想成自己的父亲。他嫉妒哈桑,他嫉妒父亲为哈桑治疗兔唇,他甚至想像哈桑那样有身体的缺陷以此来获得父亲的同情;他嫉妒哈桑,嫉妒哈桑只是仆人的儿子却因为像父亲而搏得父亲的喜爱。哈桑成为了他得到父爱路上的阻碍。
在少时,阿米尔与父亲的关系处于疏离的状态,这就使阿米尔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缺失与汲取是成正比的,阿米尔对父爱有极大的渴望,所以就会想尽办法获取。可笑的是,风筝竟成了少时阿米尔获得父亲关注的最迫切的筹码。阿米尔想要得到父爱就要赢得风筝,斗风筝比赛的目的不再单纯。正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导致了阿米尔的犯错。这一切的根源都是父爱的缺失。
由此可见,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之重。在阿米尔的父亲眼中,阿米尔性格懦弱,缺乏为他人挺身而出的勇气,他认为阿米尔一点也不像他,于是他忽视阿米尔,想让“忽视”来使阿米尔改变。而正是因为这种忽视,让阿米尔变成了他讨厌的的样子,并没有什么作用。在阿米尔眼中,父亲对他冷淡,不表扬他,这就让他强烈的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得到父爱。这其中所缺少的就是同理心。 论胡塞尼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缺失(3):http://www.chuibin.com/wenxue/lunwen_20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