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体育论文 >

浙江省体育院系师范专业特招生的现状分析(2)

时间:2025-06-25 22:26来源:100082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发现特招生自身存在的共性与各个高校间特招生的个性,研究各高校在特招生的培养方式、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方法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发现特招生自身存在的共性与各个高校间特招生的个性,研究各高校在特招生的培养方式、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提供特招生学业现状的数据,为研究特招生这个特殊群体提供理论数据。

1.2.2研究意义

    解决特招生的学业难题,提高特招生的教学质量,为特招生的培养、学习、就业进言献策

2本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特招生是高校中一个精英体育群体,他们凭借体育方面的特长,在有文化基础的条件下,通过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的综合选拔考试迈入高校大门。这些体育院系师范专业的特招生相对体育普招生来说,享有一定的减分政策,不用通过正常的高考分数来录用,一般需要去特定的相关学校提前进行专项测试,达标后,享受体育投档线减60分的政策,同时需通过当年的体育四项成绩及格线。同时满足以上几个条件需可被相关高校特招录取。

2.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2.1国内研究现状

    彭进在对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的管理中指出;国内普通高校特招生入校,大多是凭体育特长,自身的基础和中学时期的刻苦训练相结合,使自己的能力有别于众,尤其在专项更有独特之处,他们本应该利用大学的良好条件,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但是他们中大多数被高校录取后,体育专项能力不保,逐年下降,大多数特招生考上了大学就满于现状,不再要求自己,使自己专项成绩和文化成绩都落后与其他人,在日后的就业率上大大折扣。

有研究人员以华南理工大学历届体育特长生校友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认为这些调查的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和普通生的文化成绩差距比较明显。由于文化基础差,学校对其教学管理也有一定的难度。基础差,学习起来困难,这对体育特长生的未来后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在调查中提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办学应在保障学生学习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相关研究人员分析了体育特长生因过多参加训练和比赛、课外学习时间少导致文化课基础差出现的学训矛盾。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一篇报道《从就业趋向谈师范院校体育特招生的文化学习管理与对策》谈到,通过调查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特招生 110人的就业状况,提出加强体育特招生文化学习管理的对策:第一,学校和院级要重视,同抓同管;第二,树立“重文”思想,提高评价标准;第三,评价激励,奖优促差;第四,完善预科学习;第五,健全补课制,考试“以缓代免”。但该研究没有形成推广模板和调动体育特招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体育特招生在考入大学之后,往往自律性不够,导致在大学期间对学业不够重视,而对于师范专业的特招生来说,这种情况容易导致自身的教学能力受到影响。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学校应重视对于特招生的管理,重视师范专业特招生的学习管理。

2.2.2.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许多国家将运动员的课外训练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发展。在美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系中,主要是依靠其相关的教育系统。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大、中、小学”为一体的体育后备人才体系。在美国大学运动员中,大多是来源于中学的运动员,许多大学都会设高额的奖学金来吸引有一定运动天赋的学生来进入本校学习。全美大学生体协对运动员的各科文化成绩有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必须达到所要求的分数才能成为大学运动员,并对运动员在后续的文化成绩和学习管理上都有相当严格的制度。许多国外的学校认为学校开展课外训练不仅仅是有利于发展有天赋的学生运动员,也是有利于营造学校的校园文化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训练和组织各种运动竞赛,不仅能加强运动员的综合发展,还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美国体育法对大学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的学习有明确而严厉的规定 浙江省体育院系师范专业特招生的现状分析(2):http://www.chuibin.com/tiyu/lunwen_20575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