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不同时期遮阴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小麦产量,优质小麦的生产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区,多年来的气象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该地区近四十、五十年日照时数下降较快, 太阳辐射量的降低[1]和突发性连阴雨导致弱光事件出现的频率也日益增多[2-3],这些因素都必然对该地区小麦生产产生影响。小麦品质主要由遗传特性决定,同时受环境条件影响,其籽粒品质的形成是由籽粒灌浆过程和籽粒发育决定的[4]。因此,分析遮阴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对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准确评价弱光灾害天气事件对优质小麦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全面更系统更具对照性地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强度遮阴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本文以扬麦1号、扬麦158和扬麦16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目数的遮阴防虫网实现人工模拟弱光环境,探究不同时期遮阴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弱光环境条件下小麦的优质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田试验,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学试验站进行。供试品种为扬麦1、扬麦158和扬麦16,试验地播前0-20cm土层土壤含有机质10.56g•kg-1,全氮1.13 g•kg-1,速效氮16.97 mg•kg-1,速效磷9.85 mg•kg-1,速效钾72.30 mg•kg-1。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3m×4m=12m2,三次重复,小区内人工精密条播,行距25cm,2016年11月11日播种。3叶期定苗,基本苗18×106hm-2。氮肥(N)240kg•hm-2,基追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5:3:2,磷(P2O5)、钾(K2O)各150kg•hm-2,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生育期间其余管理措施同大田高产栽培,收获日期为2017年5月27日。
本试验采用白色防虫网,于处理期置于小麦冠层上方约1.2m处,采用常规通用型温湿度记录仪NZ5-2(南京能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连续性(次•10min-1)记录小麦生长期冠层温湿度,能保证冠层上方通风透光良好。设4个遮阴处理,拔节期至开花期遮去自然光的30%(T1)、拔节期至开花期遮去自然光的50%(T2)、开花期至成熟期遮去自然光的30%(T3)和拔节期至成熟期遮去自然光的30%(T4)。采用AccuPAR植物冠层分析仪测定各遮阴处理条件下不同叶位光合有效辐射。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于播种之日起,分品种、处理,按小区记录关键生育期,在小麦开花期选择同日开花、长势良好一致的麦穗挂牌标记。
于开花、花后每间隔一星期取20个长势一致,具代表性的穗,用于灌浆过程中籽粒灌浆动态的测定。
成熟期按小区收获300整穗两份,露天放置一个月,使其湿度等均匀一致。一份按单穗不同部位分强弱势粒。取穗中部小穗左右两边两颗为强势粒,小穗其余粒为弱势粒;另一份按各小区分蘖成穗规律按比例区分主茎穗和分蘖穗。计算穗粒数,测定千粒重。采用实验室仿工业磨制成面粉和全麦粉,备用。用于相关品质指标的测定。
成熟期每小区取有代表性的1m×4行计算公顷穗数,每小区收获2 m2用于实际产量、千粒重的测定,随机取20穗计算穗粒数。籽粒收获后贮存2个月后,制全麦粉和面粉,备用。
1.2.1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成熟期每小区1m双行计算穗数,实收1m2计产。自然晒干后称重为籽粒产量。每小区取20穗考察穗粒数和千粒重。强势粒、弱势粒、主茎、分蘖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由两份300穗样品计算得出。 不同时期遮阴处理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2):http://www.chuibin.com/shengwu/lunwen_205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