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机械论文 >

油雾雾化装置的设计与实验(2)

时间:2025-11-08 11:05来源:100781
1.2 研究现状 1.2.1 雾化机理的研究 1.3 本设计研究内容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油雾器大多都是加装阻尼板的小容量油雾器,而在实验研究中,经常 有需要提供高

1.2 研究现状

1.2.1 雾化机理的研究

1.3 本设计研究内容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油雾器大多都是加装阻尼板的小容量油雾器,而在实验研究中,经常 有需要提供高油雾浓度的情况,因此设计一个提供高油雾浓度、大流量的油雾装置,并应用 到实际油雾系统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选择油雾雾化方式,设计油雾器的总体结构; 

(2) 加工零件,完成整个油雾器的装配; 

(3) 设计油雾器测量系统回路,搭建实验系统; 

(4) 设计油雾器性能测试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分析数据。 

2 油雾器总体设计

2.1 雾化方式与原理

本设计首先选用气力式雾化方式,通过高速气流对油液的强烈冲击使油液雾化。气力式 雾化方式简单,并不需要像液体压力式雾化那样对液体压力要求比较高,需要液体达到 2-4MPa 的压力,气力式雾化已经能达到雾化的要求,也不需要加装超声波发生器。 

气力式油雾器雾化示意图如图 2.1 所示,油液通过内罩上的小孔进入并覆盖在喷头上, 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进入喷管之中,喷头内的压力与油液上方压力的压差使得压缩空气从喷 头上的小孔高速喷出,并将气孔周围的油液冲击雾化。大量油雾颗粒随气流漂浮至油箱上方, 较大的油雾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回落到油液之中。 

图 2.1 气力式油雾器结构图

本设计气力式油雾器需要在以下技术要求下完成: 

(1)进气压力:0.7Mpa; 

(2)露点:10℃以下; 

(3)环境温度:20±5℃; 

(4)实验用气:空气; 

(5)实验用油:透平油一级 通过 ISO 认证; 

(6)油雾器容积:5L。 

 根据技术指标设计油雾器结构,加工出零件后,通过对关键零件参数的调整,利用实物 实验对比研究油雾器的雾化性能和哪些参数有关。 

2.2 喷雾结构设计

喷雾结构包括喷管、喷头、内罩、小挡板、与进气部分连接的连接件,如图 2.2 所示, 是高速气流通过气孔,冲击覆盖在喷头上的油液而产生油雾的主要部分。 

1-连接件 2-喷管 3-小挡板 4-内罩 5-喷头 

图 2.2 喷雾结构示意图

油液经过高速气流冲击后被雾化随气流往上漂浮,在这过程中较大油雾颗粒落回油液, 往上的气流经过内罩上的出气孔喷出。因此喷管和内罩的长度需要设计得较长,较大的油雾 颗粒才会在较长的上升空间中因为重力落回油液中。如果设计得较短,较大的雾滴可能会直 接随着高速气流喷出。将喷管设计长度 288mm,选用 8mm 外径,壁厚 1mm 的管道,喷管和 喷头的结构表示为图 2.3 所示: 

   

(a)喷管和喷头三维零件图   (b)喷管和喷头平面结构图 

图 2.3 喷管和喷头结构图

内罩的作用是约束高速气流并限制油雾雾化的区域。如果没有内罩,气流从喷头的气孔 喷出后,雾化区域难以控制,且难以达到利用高速气流冲击少量油液的目的。因此内罩的内 部空间比喷管和喷头空间大,但也不能太大。设计内罩为一个有机玻璃制成的圆桶,内径为 20mm,便于喷管和喷头放入,外径设计为 26mm。内罩需要有用于进油的补油孔和用于喷出 气流的气孔,补油孔尺寸较小以达到缓慢补充油液的目的,因此设计在内罩底部钻出两个直 径为 1.5mm 的孔。而气孔尺寸较大以尽快喷出高速气流,设计为在内罩上部四个直径为 7.5mm 的孔。最后设计内罩在上端螺纹 M26×15,便于与小挡板配合,固定内罩位置。 油雾雾化装置的设计与实验(2):http://www.chuibin.com/jixie/lunwen_20625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