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2)

时间:2025-11-12 22:42来源:100799
- 12 - (二)转变经营理念,强化客户中心地位 - 12 - (三)提高科技创新,实现个性化服务 - 12 - (四)积极开展合作,谋求多方共赢 - 13 - 五、结论 - 1

- 12 -

(二)转变经营理念,强化客户中心地位 - 12 -

(三)提高科技创新,实现个性化服务 - 12 -

(四)积极开展合作,谋求多方共赢 - 13 -

五、结论 - 13 -

附录:互联网金融优秀案例之蚂蚁金服 - 15 -

(一)支付宝—结算 - 15 -

(二)余额宝—存款 - 16 -

(三)网商贷—贷款 - 17 -

参考文献 - 19 -

一、引言

近几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从中窥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可见其发展迅速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行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发展过程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这就为将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新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我国网民总量为7.31亿,几乎等于欧洲人口规模,且互联网普及率高达53.2%,可见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愈来愈趋向价值化、规范化 ;二是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持正面的支持态度。央行曾官方表态,给予互联网金融高度评价,称赞互联网金融具有参与度广、透明度高、支付方便、成本低廉、信息处理高效和信用数据丰富等明显优势。国务院也曾发文表示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肯定,在2014年3月,“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正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些都有力体现了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视;三是中国传统金融体系的市场间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言,前两者只是外因,究其根本,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是因为满足了传统金融体系所缺乏的资金融通需求。传统的金融体系大多倾向于为大中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却很少考虑如何为三农、为民间以及为小微企业融资,这块市场就是这样空出来了的,成为了传统金融体系的市场间隔。于是互联网金融就抓住了这个市场间隔应运而生,实现了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渗透至各个领域,影响深远,其中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尤为突出。在此前提下,商业银行更要与时俱进,尽快找到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对策。因此,本文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为选题,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提升竞争力及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具有可参考的现实意义。

由于互联网金融在国外产生时间早,因而文献研究更广泛、更深入。Greenbaum & Haywood (1986)解释了互联网金融的起源: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人们对金融的需求更加强烈,这种需求直接推动了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比如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机构创新下的产物。Merton &Bodie(1993)的以下观点成为现代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他们认为收集、辨别并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高低决定了能否将信贷风险控制在最低的水平。Hengetal(2007)则是关注了互联网金融下的贷款业务,他就互联网金融贷款业务P2P快速增长的原因进行思考,得出是整个社会资金总量膨胀及流动性需求旺盛的结论。

国内文献探讨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模式,比如谢平率先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称其是有别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以外的“第三种”融资模式 。还有学者从传统金融的角度出发,侧重探讨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不同之处,如刘英指出传统金融面向的主要是高端客户和大中型企业,而互联网金融重点在于“普惠金融”,倾向于小微企业和底层客户,以积少成多的方式创造效益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壮大,国内学者也开始注意到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不小的影响。王军通过回顾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指出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无法回避,互联网金融必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 。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2):http://www.chuibin.com/jingji/lunwen_20627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