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4.2.3 城镇化发展,影响务农人员质量 16
4.2.4 土地过度流转,规模不经济 18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18
5.1 规范土地流转,加强用途管制 19
5.2 加大扶持政策,保障粮农收入 19
5.3 健全土地确权登记,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 19
5.4 合理确定流转规模,适度经营 20
5.5 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准入门槛 20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亨利·基辛格曾经说过:“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正如这句名言所说,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是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基石。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首要问题[ 胡岳岷. 中国未来粮食安全论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因而党中央一直致力于粮食安全问题,推出一系列惠农政策以保障粮食产量。自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已十二连增,17年粮食产量达到6.179亿吨,人均占有量447公斤,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粮食产量高并不完全代表粮食安全,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很严重。2017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吨,较2016年增加13.9%,其中三大主要粮食稻米、小麦、玉米分别累计进口403万吨、442万吨、283万吨,而我国粮食累计出口280万吨,粮食自给率下降到90%以下[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粮食大国,可以参与全球贸易,但不能依赖国际市场。因而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推行加强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等土地政策以保障粮食安全。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正式提出土地流转的立法概念,即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章第三十二条]。十多年来,在政府激励、地区推动的作用下,土地流转取得了巨大成就。截止2016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7亿亩,是2008年底的4.3倍,占家庭承包面积35.1%,其中家庭承包耕地流入农户的面积达到2.8亿亩[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网站(下文简称农业部)]。同时,各地区还出现不同的土地流转模式,并不断进行土地流转形式的创新。但由于每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土地流转制度仍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为了追求利益而改变土地的用途或种植形式,不仅没有增加粮食种植面积,还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影响粮食安全。再加上资本下乡、农民工外迁等现实问题都对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正面临着土地流转带来的新问题。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内外讨论的焦点,而土地流转制度作为新的土地改革中的一部分也是研究的热点。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与人口大国,具有特殊的国情和历史问题。所以在土地流转的背景下来研究粮食安全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再者,土地流转已实行多年,该政策是否适合我国土地情况,是否又衍生出新的风险,这些都是值得深入讨论的。因而,本文在对土地流转进行相关理论描述后分析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具有针对性、明确性的,这对未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与改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理论意义。 土地流转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2):http://www.chuibin.com/jingji/lunwen_20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