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MOOC中信息交互功能的运行机制研究(3)

时间:2025-10-29 22:25来源:100683
1 MOOC信息交互运行实证研究 1.1 MOOC相关运行主体分析 1.1.1平台主体 平台是主要的信息存储和提供方,同时也起到保证信息交互运行良好的桥梁作用。平台

1 MOOC信息交互运行实证研究

1.1 MOOC相关运行主体分析

1.1.1平台主体

平台是主要的信息存储和提供方,同时也起到保证信息交互运行良好的桥梁作用。平台的信息传递功能始于用户和教师的信息注册和课程申请。于用户而言,平台首页的大量丰富的课程信息,是他们获取的第一手信息。名校、精品课程体现课程的质量,热门讨论体现教师和用户的参与度。“学·问”则是是平台的建立的SNS社区,是整个平台的信息共享空间,包含平台发布信息,教师的精彩问答和用户的学习分享等,人们可以进行互动和交流。这些多样化的功能都是平台信息发布的渠道。平台的主要特征是:中介性和支持性。

1.1.2教师主体

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发布课程的不仅仅是教师团队,也有公司团队。教师团队依托于国家精品课程的比赛,因此参加过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并且获奖的教师团队无需注册,可直接用邮箱登录上传,并且会拥有国家精品课标识。教师是信息的提供方,是课程资源的最大提供者,也是MOOC教育中最重要的主体之一。

1.1.3用户主体

图1:用户在MOOC平台学习流程图

如图所示,MOOC的教学模式是以用户为主体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用户是信息交互系统的核心,也是在线课堂的中心。用户和平台的信息交互,无论是课程选择,还是最后证书的获取,都需要用户主动提出。用户和教师的信息交互的主体性,体现在用户对整个学习流程的把控:学习时间的自主性,课程视频的随时暂停开始,作业提交的时限宽度较大,参与讨论的主动性。用户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浏览课程,完成想要完成作业并且参与有趣的课后讨论,只有通过这整个流程的参与,才能最终获得资格证明。

1.2 MOOC信息运行机制分析 

图2:中国大学MOOC平台信息交互运行图

1.2.1平台与用户的信息交互

体现在课程的选择和评价过程中。在用户选择注册和登录后,平台同时提供课程和学习两种导航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直接检索。右侧列出课程热度排行。而用户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并且开始学习以后,平台就更多地成为一个辅助角色,为教师团队和用户的信息交互提供基础性服务,维护教学资源板块的顺利运行。直到课程结束,用户向平台提交了课程评价,平台才和用户再一次建立了信息交互的桥梁。它负责用户评价的审核和发布。最后通过考核获得了电子证书,用户可以选择向平台申请付款后获得纸质证书。

1.2.2平台与教师团队的信息交互

主要是前期教师团队或者公司向平台提出课程申请,平台以一定的筛选规则对申请者进行筛选,筛选通过后有专人负责沟通,帮助教师上传教学资源。平台的筛选规则,主要是通过平台和教育部的合作,承接了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这一规则即保证了课程的品质,又获得了社会的肯定和广泛的参与。教师团队通过邮件申请和注册登录之后,设置课程团队,做好课前准备。一方面完成线下的备课的视频和教学资料,另一方面在平台上发布课程预告,设置课程的基本要素:评分方式、教学单元内容(课程结构)、甚至是论坛结构。教师与平台的合作关系也不限于分享课程,甚至可以进行其他合作。例如以学校的名义加入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进行针对校园内部的在线课程。

1.2.3教师团队与用户的信息交互 MOOC中信息交互功能的运行机制研究(3):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618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