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幼儿园惩罚教育策略研究(2)

时间:2025-09-15 22:43来源:100494
惩罚 由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对惩罚的解释为对个人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与奖励相对,为学校德

惩罚

由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对惩罚的解释为“对个人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与奖励相对,为学校德育采取的一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学生分清是非善恶,对受惩行为做出回避、退缩、改变的反应,削弱受惩行为的动机,达成改正的目的,也有助于学校维护校规。 惩罚的方式有:表示否定的语气与表情,口头指责,施以某种强制性措施,给予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处分。为减少某种行为重现的概率而在行为后伴随的不愉快事件,是与奖励相对的心理学概念。”

由陈琦和刘儒德老师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中对惩罚的解释为“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

本研究中的“惩罚”指的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惩罚,通过一些惩罚手段帮助幼儿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形成良好行为品质的教育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本研究论及的惩罚不包含体罚。

2. 违规行为

本研究中幼儿的“违规行为”主要是指幼儿不遵从幼儿园制定的或在具体活动中的规则以及教师自行提出的一些临时性的规则和要求,比如在与小伙伴一起游戏时不遵守游戏规则,或是与同伴起冲突,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在集体活动时不遵守纪律,打扰老师与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等等。

本文中将幼儿违规行为大致分为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并产生攻击性行为、干扰教师或其他幼儿、使用不文明语言、违反生活活动环节纪律、未完成任务等这五类。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对于幼儿惩罚教育这个问题的相关研究很多,也存在颇多争议。西方人普遍认为,孩子是具有生命的独立个体,尊重孩子的权利和自由,保护孩子的自尊与个性,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所以大多数人都是从反对惩罚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但是也有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适当的、科学的惩罚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就肯定了惩罚对于幼儿不良行为的约束作用,认为惩罚应当运用于儿童的教育之中。对孩子的违规行为,洛克认为“家长或老师在第一次发现时要立即表现出一种惊愕的态度”,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但要注意的是,虽然洛克不反对惩罚儿童的违规行为,但十分反对对儿童施加“棍棒惩罚”。

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当一个孩子坚持干扰其他儿童,或破坏他们的娱乐时,成效显著的惩罚是“驱逐”。这时绝对有必要采取某种措施,因为让别的孩子受苦遭罪是极不公平的。但是让倔强的孩子感到有过错,作用不大。而美国的“Time-out”惩罚教育,译为“暂时”或“计时隔离”,可以让孩子体验到被冷落和被剥夺集体活动所带来的失落,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对孩子有较强的震慑力,让他承担行为后果,使孩子的行为通过惩罚得到矫正。 

以“自然教育理论”著称的卢梭,在道德教育上反对体罚,并提出了“自然后果法”。卢梭认为“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例如,对那些经常损坏物品的幼儿,先不去阻止幼儿的破坏行为,也不去重新购置新的物品,而是让幼儿自己去体验一下没有这种物品的不方便感,使幼儿在这种“不方便”的后果中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 幼儿园惩罚教育策略研究(2):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602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