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图 4-13 实验视频拍摄截图 40
图 4-14“情感升华”视频截图 41
图 4-15“拓展问题”的动画制作 42
表目录
表 1-1“微课设计”论文数量统计表 6
表 1-2“微课设计”论文数量统计表 7
表 1-3 重要文献分析 7
1. 绪论
研究背景、现状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以及新课标改革的催化下,微课作为一种教育的新型教学资 源,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1)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微课的发展和广泛运用
根据李克强在 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中国互 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5 年 12 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中有一项“2011- 2015 年青少年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统计表如图 1-1 2011-2015 青少年网民规模和互 联网普及率所示:
从上图可看出自 2011 年开始至 2015 年,青少年的网民规模是在逐年递增的。也就是说 在青少年这个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都变成了“网民”。根据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改 革发展规划,杨剑飞博士在《“互联网+教育”:新学习》疑问中提到“随着移动互联 网的普及,碎片化阅读使碎片化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可以在这个背景下,重新对课程内容进
行设置,突出‘微’与‘适’的特点”2。其中强调了在“互联网+”这个时代背景下,原本 一节课是 45 分钟可以缩短成适合学生的时间。这正好是微课所体现的特点:时间短,内容 精炼。因此,可以说微课的迅速发展是时代多驱动的。另一方面,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2014 年 12 月发布的《中国手机网民娱乐行为研究报告》中有一项“手机视频用 户内容选择类型”统计表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教育类视频是用户选择数最少的,这也证明了,虽然青少年 网民越来越多,在互联网上看视频的人也逐年递增,但选择教育类视频的人却少之又少。主 要还是归因于教育类视频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那要怎么才能开发出有趣、有特色又极具教 育意义的视频呢?这正是大多数学者探索微课的原因,也是本论文研究的方向。
(2) 新课标对微课提出的新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4中提到“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 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明显提高。”等发展计划,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改革规划强调教育的公平和教育水平的先进程 度。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学科新型教学资源:教师利用多种多媒体设计并录制课程,课程 短小精悍且可以重复使用,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精品微课程上传到网站平台上。不仅弥 补了一些学校名师课程难报、教育不公平的现象,还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课堂
STEAM学习理念的微课设计与开发以初中科学“地球与宇宙”系列微课为例(4):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