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现实意义
特色小镇是具有特色产业导向的,具有文化、旅游、产业等功能叠加的综合性空间,具备发展旅游服务业的潜质。将旅游功能渗透到特色产业之中,可以促进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激发发展活力,有利于特色小镇的品牌打造。特色小镇不仅是国家对于城镇化道路的探索,而且多数特色小镇有资源成为旅游导向型小镇,这将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及转型。特色小镇虽然不完全是以旅游为主要目的,但又必须包含旅游的功能,每一个特色小镇原则上都是一个以3A级或3A级以上景区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吸引核+休闲聚餐+商街+居住”的一体化聚集地,在“景区+小镇”的发展模式下,景区为特色小镇带来充足的游客量,特色小镇补充了观光景区的不足,为游客提供了吃、住、购物、娱乐等功能。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选择越来越追求与众不同,对旅游产品的要求更高,尤其注重旅游地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作为新形式的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小镇正好迎合了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的这种高层次的旅游需求,吸引着大批游客的前来,在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生存和发展中游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此背景下探讨游客赴特色小镇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旅游决策的研究现状
由于特色小镇是新兴事物,国内外对于特色小镇的文献研究较少,在游客赴特色小镇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上相对空白。本文在了解、阅读国内外关于旅游决策的研究上,对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加以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旅游者对自己所面临众多旅游机会进行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旅游决策过程。国外学者在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上,一方面是分析和验证影响旅游者决策的因素,多数学者认为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分为推拉因素;[1-2]还有学者认为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因素有游客个性 、旅游偏好、 旅游者国籍等因素。[3-6]
另一方面是构建旅游决策模型,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类型的旅游决策模型,Theo A. Arentze等引入离散选择模型的扩展来考虑个体对选择问题的心理表征。[7]Jinhee Kim等在预测汽车共享需求的模型中,使用混合选择建模框架进行估计,考察旅行时间不确定性下的活动旅行情境和个体潜在态度对短期汽车共享决策的影响。[8]C. Angelo Guevara等构建基于学习的模型,通过智能设备在重复旅行决策选择中捕捉旅行者日常学习过程。[9]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研究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部分学者们从以旅游心理和动机偏好为切入点,对旅游决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吴必虎在对上海等四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城市居民的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个人的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受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等主体因素的影响。[10]陈健昌、保继刚提出旅游决策为人们在旅游前收集各种相关旅游信息,根据自己的偏好做出决定的过程。[11]周尚意等认为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环境的感知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进而导致个人之间空间行为的差别、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等的选择,以及随之而来的旅游行为,都会受到感知环境的影响。[12]
第二,学者们从目的地的客观角度出发对旅游决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是目的地属性特征如旅游景点、设施、服务的等影响的。[13-16]吴必虎研究指出距离、目的地性质、景观属性等是影响上海市民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17]白凯等研究指出客源国环境因素是背包客旅游群体在旅游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18] 游客赴特色小镇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桠溪镇为例(2):http://www.chuibin.com/guanli/lunwen_205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