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7.结论及建议 18
7.1结论 19
7.2建议 19
8.局限性和反思 20
致谢 20
文献引用部分 21
附录 22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红经济”一词也成为了资本市场青睐的重点。不同于以往旧年代的网红,新一代的网红明显在功能方面进行了升级,同时在网红结构上进行了重组。网红代表着的是互联网上最具有流量能力之一的个体。新一代的网红不仅在内容方面对互联网用户进行输出,同时也将输出价值观,稳定持续的内容输出获取用户方面的喜欢,同时产生信任机制,吸引用户主动加入社群并成为其传播途径。通过网红粉丝社群的不断累积,形成规模效应和传统的从众效应,最终形成意见领袖的模式。而在社群形成的过程里面,流量便可以转化为可见的“网红经济”,或称之为社群经济。正是这样的新旧网红模式发生更替,使得现在网红背后的粉丝群体的组织构造发现变化,所以对用户心理的刻画需要新的说辞来解释。
除了内容结构发生,直播观看人数的数据也很好佐证了现阶段网红现象的爆发式出现。我们以微博为例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这段时间里,微博直播的观看人数流量得到了新一轮次的发展,比如旅游、美食、游戏和美妆等多个垂直领域的日均观看人数直线上升。其中,美食和游戏垂直领域增长速度最快,分别为341.8%和342.6%,这也印证了互联网用户在网络上的需求主要贴近生活方面。当然其它领域的增长率也不容小觑,基本满足了100%的增长。日均观看人数增长较多的领域为美食、母婴等垂直领域,说明直播对用户日常生活渗透程度进一步加深,网红本身也与粉丝社群越走越近。随着网红与各领域关系的日益密切,网红内容开始从单一的内容输送发展为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传播。
有关网红现象数据的不断扩大,用户群体的快速累计最后使得网红变现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以泛娱乐直播市场这个主流市场为例,2016年到2017年规模预计实现100%的增长,根据和讯网对未来趋势的判断,2018年将达到649亿的市场规模,这样的市场量级已经值得重视。当然除了直播市场规模之外,网红个体的生存“土壤”还是比较丰富的,如通过直播流量引进到电商平台的规模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这些90后,00后作为新生代互联网用户,随着网红现象诞生之后变现问题被大家重视,这些存在于产业链下游作为消费者的社群被人慢慢重视起来,作为潜在消费者的网红粉丝社群也自然而言成为了下一个风口,谁家能够快速抓住其形成的机制,边可以在网红现象泛滥的年代进行获利。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网红一词从千禧年开始就被大众所接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用户与一些拥有“特长”的达人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而这些机会使得这一部分达人渐渐成为了在局部领域拥有影响力的网红,而互联网用户根据自己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社群,既追随这些网红的粉丝。不同时期的网络社群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这也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从传统论坛、博客到可以分享照片的精简自媒体再到现在大火的移动视频直播。这几个阶段的演变背后一直有着一批互联网用户的支持。虽然网红现象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背后支持他们的社群依旧活跃着。 基于互联网用户心理分析网红粉丝社群形成机制(2):http://www.chuibin.com/guanli/lunwen_20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