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解决水下混凝土灌注中的堵管问题
预防和解决水下混凝土灌注中的堵管问题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桥梁是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桥梁成桩的重要工序,灌注过程中应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做到快速、续施工,灌注成高质量的水下混凝土,防止发生质量事故。如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出现事故时,应分析原因,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及时设法补救。堵管就是这方面很容易发生的事情。为了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提高灌注速度,确保桩基质量。提出一些在现实施工中经常出现的堵管类型以及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
水下混凝土 堵管 分析
在桥梁下部构造中,灌注水下混凝土是目前高速公路桥梁上较常见和较普遍的一道工序,所以桥梁的前辈们在多年的桩基灌注施工实践过程中,已经对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方法日趋成熟、完善。下面就目前赣大高速A2段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堵管问题做个小结。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去,称为堵管。一般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堵管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水下混凝土发生堵管的原因
1:初灌时,隔水栓堵管。
2: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导致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影响混凝土质量;雨天运送混凝土时未加遮盖,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骨料太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3:机械发生事故或其它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增大了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
二、水下混凝土堵管的预防措施
1):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混凝土的顺利排出。
2):在混凝土灌注时,应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加强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时间、以及坍落度的控制。
2.1:水下混凝土的水泥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外,初凝时间不宜早于2.5h,水泥标号不宜低于325号,每立方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50kg,掺有外加剂时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00kg。
2.2:粗骨料优先选用卵石,如用碎石,含砂率应增加3%,还应有良好的级配。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可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静距的1/4,同时还不宜大于40mm,最小粒径不宜小于5mm。
2.3:为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混凝土的含砂率宜采用40%-50%,水灰比宜采用0.5-0.6,搅拌时间为3分/拌。
2.4:混凝土拌和物从拌和机卸出到进入导管时的坍落度以18-25cm为宜,并宜有一定的流动度保持率;当混凝土灌注数量大,灌注时间长,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
3):灌注前应仔细检修灌注机械,特别是导管、拌和机,并准备备用机械,发生事故立即掉换备用机械。
3.1:导管的检查:导管应是用钢板卷焊成或采用无缝钢管制作。中间节一般为长2m,最下端可长至少4-6m。中间节二端得焊有法兰,上下二节法兰间,应垫以4-5mm厚橡胶垫圈,其宽度外侧齐法兰盘边缘,内侧宜稍窄于法兰内缘。各节导管的内径应大小一致,偏差不大于±2mm 。导管吊放是分段拼装时,应仔细检查,变形和磨损严重的不得使用。导管内壁和法兰表面如粘附有灰浆和泥浆应擦拭干净。导管的拆除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min。
3.2:漏斗和储料斗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其容量(首批混凝土储备量),应使首批混凝土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的需要。
3.3:拌和机的检查:拌和机开拌前,应检查其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