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新加坡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2010年5月9日至16日,市教育局组织部分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及中小学校长赴新加坡进行了为期8天的基础教育考察。考察团在新期间先后聆听了4场讲座,拜访了德明中学、博伟教育集团、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与新加坡教育部和教育服务署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多种形式对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其符合国家实际的教育特色印象深刻,许多独具特色的教育措施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新加坡基础教育情况

  (一)坚实的教育物质基础是人才立国的保障

  新加坡始终把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赋予教育以特殊的地位。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是新加坡重视教育的具体表现。

  所有学校的所有费用全由政府提供。2009年教育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4%,占政府实际总开支的20.3%,2010年教育部上述两项指标预算将达到3.6%和20.8%,总开支96.64亿新元。

  新加坡没有义务教育之说,但学生承担的费用却很低,保证了教育的普及。小学免学费、杂费每月5.5新元、附加费每月5.5新元,初中上述三项费用均为8新元,高中上述三项费用分别为6、11、11新元。

  新加坡学校的一切设施设备都有政府买单,政府每年都要拨专款补助家中买不起电脑的学生来购买或更新电脑,2002年,平均每两名学生就已经拥有一台电脑。由此及彼,你可以想象一下新加坡学校教学设施的先进、齐全程度以及更换的与时俱进。

  教师的性质是国家公务员,有国家教育部直接管理,教师的准入门槛很高。作为一个弹丸之地,新加坡却能经济迅速发展,靠的就是特殊的人才战略。长期以来,新加坡一直奉行人才立国战略,充分开发本国人才资源,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二)独特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突出精英教育

  新加坡具有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从整体来看,无论是教育体制还是课程设置大都由英国的模式发展而来,而教学方式上又学习了许多美国的模式,从基础框架讲,新加坡教育体现为西方的教育特点。

  新加坡的教育是由教育部统一管理的。在机构的设置上,其职能主要有两项:一是决策,二是服务。教育部下面没有类似我国厅、局级的教育管理部门。校群督导成为连接政府与学校的桥梁,代表教育部对校群进行管理。全国学校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分若干个校群(全国共有28个校群),校群的分割是以地域为基本标准的,每个校群都包含各种类型(政府学校、辅助学校、自治学校、自主学校)的中小学,在通常情况下,一位校群督导管理一个校群(含12~13所学校)。有些校群督导不在教育部办公,而是把办公室设在某一所学校里。平时,校群督导通过E-mail与各校校长保持联系,有时传达政令,有时指导工作,有时交办任务,隔一段时间,校群督导就要到学校进行实地督察。每个月校群督导都要召集一次校长例会,各位校长分别介绍学校的工作情况。

  新加坡的小学为6年制,前4年为基础学习阶段。除双语学习外,着重让学生接受数学和其他科目的学习。在小学4年级会考后的首次分流中,按照成绩(主要是英语成绩),约20%的学生进入EM1班(英语母语1班),70%进入2班,10%进入3班。但是,3个班的学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考试后可根据成绩再次进行调整。小学6年级毕业时的第二次分流根据英语、科学与数学等科目会考的总成绩,使学生按排名进入不同的中学。大约10%的优等生接受特别课程教育,50%接受快捷课程教育,其余40%则学习普通课程(其中工艺13%)。

    新加坡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名校和邻里中学。名校主要接收成绩优异的学生,邻里中学则接收没有考入名校的学生。各个中学的每个年级也按学生成绩的不同分为几个层次,名校中有特别班、快捷班,邻里中学则有快捷班、普通班及工艺班。初中4年结业时,名校及快捷班的学生可以参加英语母语“O”水准考试;普通班和工艺班的学生需修满5年,然后参加“N”水准考试。

    初中毕业以后,新加坡学生有初级学院、理工学院及工艺教育学院3类学校可供选择。其中,约31%的初中生能够进入初级学院,为升入大学做准备;43%的学生进入3年制的理工学院,重点学习理工课程,为升学和就业做两手准备;约22%的学生进入工艺教育学院,为毕业后就业做准备。当然,工艺教育学院的学生也可在学习期间经考试转入理工学院学习。另外有约5%的学生出国或作出其他选择。当学院学习结束时,经过英语母语“A”水准考试,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成绩报考英美等国家及新加坡本地大学。现在,新加坡启动了“直通车计划”,即从初中开始加大综合课程范围与分量,增加选修课,废除英语“O”水准考试,让学生直接参加学院毕业时的英语“A”水准考试。最终升入本地大学的约占25%,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还设立奖学金,选送成绩优秀者到世界著名大学深造。同时,与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办学,为新加坡培养各类有用人才。

  1979年新加坡开始实行小学分流制度,1981年又开始实行中学分流制度。这种制度规定,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和考核,将接受普通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分流到技能教育的序列中去,形成普通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双轨制。对新加坡学生来说,新加坡的这种教育体制是一种较为可取的教育制度,注重因人、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以及能力、兴趣等多种因素,有利于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独特的天赋和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潜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全方位评估和多角度激励满足教师不同发展愿景

  新加坡教师的周工作量是17-18时,30分钟一节课,一个星期他们要上满35节课! 为了更多人次参与备课讨论,新加坡学校习惯让教师分跨至少两个年级,遇到像华文这样被分成高华、快捷、普通学术、普通工艺、华文B五个等级的课程,一个老师除了分跨两个年级,还要同时肩负至少两个不同等级的课程,教师的备课量就成倍增长。

  新加坡实行小班教学,一个班不超过35人,那么势必需要大量的班主任老师,所以,几乎每个科任老师都差不多要当班主任,连体育老师、微机老师都不能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例外。新加坡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每个教师除了教学及班主任工作,还要负责一个学生团队的课外活动,这位负责老师除了每个星期三下午陪护学生活动到下午7点左右之外,还要对外联络兄弟学校交流,或表演或展示或举行友谊比赛。通常一项全国规模的校际交流会,只有一到两名负责课外活动的老师单独完成。

  新加坡的教师行业,没有加班费一说,也没有补习费一说,学校安排教师作任何事都是份内的工作,学校也不以任何现金或大量的实物分发给教师做福利。但新加坡的教师十分的敬业。在我们所看到的的学校,学生下午2:30就放学,但实际上绝大部分老师都会留在办公室,有的改作业,有的备课,有的给学生补课,当然,这一切都是没有额外报酬的。

  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聚居的国家,因而在学校里,教师的设置也遵循了这个规律。按照学科的不同,教师划归不同的部门管理。比如华文、马来文和淡米尔文都是母语,担任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老师就由母语部主任管,母语部下面再设两个科主任(另一个科主任由母语部主任兼),科主任下面就是各学科的教师。各部门主任则由校长管理和评价。各部门的主任会对自己的科主任进行评价,科主任对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采用报告的形式,每年呈报两次。报告从两大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一个是态度和能力,第二个是发展潜能。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教学,二是教师承担的行政任务,三是教师承担的课程辅助活动,每个方面按照评估细则对老师进行评估打分,按照五个等级进行评定,再排序。每年末,学校会根据每个老师的等级排序发给奖励花红。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