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物理论文 >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3)

时间:2025-07-07 22:29来源:100201
评价因子是指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自然属性,这些自然属性对于土地的利用情况以及土地适宜性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而这些自然属性便是我们所说的评价因

评价因子是指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自然属性,这些自然属性对于土地的利用情况以及土地适宜性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而这些自然属性便是我们所说的评价因子,它反映了该区土地的自然状况以及对于特定的土地利用形式是否适宜。

由于这些评价因子对于土地利用能力是不一样的,再加上考虑社会经济因素,评价因子的评价尺度也是有所不同,所以,为了提高土地适宜性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能否正确的选择评价因子是一项重要的环节,而所选出的评价因子能否正确以及准确的反映土地自然属性影响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科学性,所以说,正确选择评价因子是土地适宜性评价前期工作最重要的部分。选择评价因子应该依据以下几个原则[4]:(1)从不同角度考虑分析土地适宜性的综合分析原则;(2)从多种因素中选主要因素的主导因素原则;(3)选择一些较为稳定影响土地用途的而且短时间不会发生变化的因素的稳定性原则,使得土地适宜性评级结果具有应用价值;(4)选定对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有明显影响,并在本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作为评价因子;(5)相对来说较为独立的因素优先选择;(6)进行评价之前尽量将基础资料补充完整,使得结果更加准确。

(四)分类系统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1976年提出的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学者使用最广泛的系统,也是学术界所认可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类系统。综述FAO《土地评价纲要》所提出的原则如下:(1)针对性原则,即不同的土地用途都有其不同的特殊需求,因此要针对其特殊性进行分类;(2)比较原则,即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通过比较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来考虑确定不同的土地用途方式,土地用途方式的不同,其最佳影响条件以及不同的限制条件均不一样;(3)连续利用原则,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持续高效地利用土地;(4)因地制宜原则,也就是说如果要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那么对于该地区的自然、社会以及人文条件都要进行研究;(5)综合性原则,即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各个方面的技术以及资料支持,例如高新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以上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为基础和前提,FAO便准确地、科学地、实用地并高度地提高评价结果的精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的分类系统具体分类如下图:

表1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的分类系统

亚级

表示适宜性的种类 表示在纲内的适宜程度 表示级内的限制性因素种类

S:适宜 S1:高度适宜

以S2为例可能有

S2m表示水分限制

S2o表示通气性差

S2n表示养分状况差

S2e表示抗侵蚀差

S2w表示土壤耕性差

S2x表示扎根条件差

S2:中度适宜

S3:勉强适宜

N:不适宜 N1:暂时不适宜

N2:永久不适宜

(五)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流程

在了解研究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统计演技区域内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确定了研究区域内土壤类型等相关资料并与当地自然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在调查分析研究区域的土地用途以及限制性之后,正确选择合适本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的评价因子,依据所确定的评价因子,划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土地评价单元,在确定评价单元之后,建立适合该地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用ArcGIS软件对于每一个评价因子进行单因子评价分析,随后,用AHP方法确定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根据公式加权评价因子权重,之后用Arc GIS将单因子评价分析进行叠加,即进行综合因子评价分析,得到该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图,根据所得到的土地适宜性图以及空间数据,来分析该地区对于这项特定的土地利用形式的适宜性以及分布情况。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3):http://www.chuibin.com/wuli/lunwen_20583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