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盐商文化对扬州园林的影响及其开发策略分析(3)

时间:2025-11-04 22:59来源:100731
据南北朝刘宋诗人鲍照所作《芜城赋》所述,公元前150多年的西汉初期,扬州出现了早期园林,扬州作为刘氏分封藩王的都城,产生了筑造宫室林苑的需要

据南北朝刘宋诗人鲍照所作《芜城赋》所述,公元前150多年的西汉初期,扬州出现了早期园林,扬州作为刘氏分封藩王的都城,产生了筑造宫室林苑的需要,也具备建造豪华宫苑的资金和技术条件,分封扬州的吴王在当地建起装饰精美的歌舞楼台等大型宫苑。

南北朝时期,扬州发生一起具有代表性的造园活动,南兖州刺史徐湛之因地制宜建造了“风亭、月观、吹台、琴室”等景点,成为扬州第一座利用原有地形,再加以人工建造、种植花木的山水园林。[5]

(二)兴起于隋唐

隋朝时期扬州园林的建造仍多是官府行为,隋文帝在大明寺内建栖灵塔,隋炀帝建江都宫、显辐宫、临江宫、扬子宫、长阜苑等大型皇室宫苑,与园林融合,达到了扬州园林史上宫廷苑囿的顶峰。当时宫室庭院的建造汇集了众多北方匠师,南北建造工艺有了一次重大交流融合,为后期扬州园林风格形成兼有南北园林之长奠定了一定基础。

唐代,得力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运用,位于南北之中、运河交汇长江枢纽位置的扬州水陆交通更加便利。唐初贞观之治时期,政治平稳,扬州盐业发展兴盛;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漕路不通、官员贪污,盐业发展受阻,经济出现衰退;理财家刘宴前往扬州调研并实施改革,疏浚运河,改革制度,整治贪污,加强调控,盐税收入实现大幅回升。[6]

扬州当地经济文化充分发展,成为商贸重镇,资本积累促进大都市商业繁荣同时,也推动了造园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园林种类的不断丰富。除了官府行为驱使下的造园活动外,私家园林的建造也日渐频繁,一时蔚然成风。唐诗中写到“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5],表明园与宅相结合的私家宅邸园林逐渐兴盛并开始占据中国古典园林代表的一隅。分布于大街小巷的私家园林达上百处,代表有樱桃园、郝氏园、周师儒宅、常氏郭幽居等。

(三)成熟于宋元

宋代,朝廷在江淮地区设淮南东路、淮南西路,后两淮合设一转运衙门管理盐务。宋代名臣范仲淹改革盐务,欧阳修通漕运、权商贾,都为扬州盐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障和推动的作用。[6]

宋时官府造园活动较为频繁,也是官家园林最为兴盛的时期,相反私家造园较少。代表性的官府造园成果有欧阳修修建的平山堂、美泉亭和无双亭,苏轼为纪念恩师在平山堂后建造的谷林堂,还有万花园、四并堂、四望亭、四柏亭等。[5]私家园林数目不比唐代,但也有个别代表,如静慧园、东园以及规模较大的朱氏园。此时,官家园林实现了向平民开放,供其游览,是一大进步。

元代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明显落后于唐宋时期,扬州的造园活动属于低潮时期,整体造园数量不高,这一时期出现的园林有江风山月亭、采芹亭、居竹轩、元镇南王宫等。

盐商文化对扬州园林的影响及其开发策略分析(3):http://www.chuibin.com/wenxue/lunwen_20621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