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案件还总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例如《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中的被害人是在自己卧室被杀害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中被害人是在自己车厢里被捅十二刀致死、《悬崖山庄奇案》中被害人马吉就在主角波洛所参加的酒会的悬崖山庄里。克里斯蒂总是能让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地点里,在这个特定的地点里给出无数条线索让读者跟着波洛的脚步一探究竟。这样的安排使得情节不杂乱无章,使得故事的叙述严谨有序,读者的思维也不至于散乱到其他地方去,小说变得可读性非常强。[2]
除了特定的环境之外,克里斯蒂还擅长于制造场面的紧张以及气氛的严肃。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谁也想不到东方号快车会因为大雪而被迫停车,车上的乘客纷纷表现出焦虑、不安的心理,有人因为赶时间而不满,有人因为糟糕的天气而埋怨。当然车上的乘客也自然分成了不同的“派别”,但是不管是谁,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不免焦躁。就是在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美国乘客雷切特在第二天的早晨却没有出现在餐厅里,等到发现时,他已经身中十二刀,死状不免让人感到害怕。而在案发当晚,主角波洛也听到了隔壁的车厢里的一声惊叫,也在他出门查看的时候看到一个身影逃出车厢的穿着红色睡袍的身影。车厢内的乘客身份都不同,但他们却都各怀心事。在小说《无人生还》中,十个被害者的在自己房间里的发现那首印第安童谣不禁让人毛骨悚然,而从第一个被害者开始就“遵循”着这首恐怖童谣的死法,令人匪夷所思的同时感受到的恐怖气氛给这本小说增添了不少亮点,让人在毛骨悚然的同时思考凶手。
每一本侦探小说都是一个罪案、侦查推理、破案的过程,然而克里斯蒂小说的结局会在小细节中体现,但又是让读者想象不到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中读者一般会去排查出一个或者两个凶手,但是没想到结局揭示的凶手却是整节车厢里的所有乘客包括乘务员在内的十二位,而他们一开始表现出的互不认识确实是令读者破案的绊脚石。在波洛揭示出十二位凶手之后也就揭开了他们之间相互的关系以及他们为了复仇而行凶的原因,善良的波洛给了他们一次机会,没有告发他们,也让这桩案子成为了一件疑案。《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中的凶手则是一开始就表现出衷心已经为人淳朴的女管家和小说中间部分已经洗清嫌疑的被害人丈夫。读者由对自己的判断毋庸置疑到渐渐怀疑自己的判断再到豁然开朗,这样之后,读者往往会重新翻读这本书,在读到指示凶手的小细节上便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也正是克里斯蒂小说中最精彩的地方。
二、悬念的设置巧妙
克里斯蒂的小说的亮点在于没人知道谁将会是被害者,开场出现的每一个人都像是被害者又像是行凶者,命案发生之后的每一个角色都看似与被害人有利害关系,不到最后没人知道谁是真正的凶手。在读克里斯蒂的小说的时候不要用正常的思维,因为正常的思维往往是猜不到真相的,跟着她的脚步一步步走,也许就走进了一个挖好的陷阱中。其设置悬念的手法有三种:因果倒置设悬、连环设悬、空白人物等,使得看起来很简单的故事变得复杂有趣。
倒置设悬就是从开头就抓住读者的思维,一步步引读者进入小说的高潮结尾,要倒置设悬就是要让读者初步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搞清了故事的主线以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且抓出了故事中浅显易懂的线索之后马上一个转弯告诉读者这个故事真正的幕后凶是谁才能是解释了这个悬念。一般来说,简洁的倒置悬念是对故事发展最有利的,因为读者知道的越是少,就越像是掉进了作者埋下的陷阱之中,作者不疾不徐地叙事使读者更加着急,更加想要了解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看起来很简单很容易让人抓住关键的悬念模式设置下,情节安排也是有着相同的“套路”。作者首先会呈现出发生凶杀案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进而让主要的破案人物登场,在对现场的勘察、对人物的剖析、对线索的编排之后,使真相逐步浮出水面,那么凶手的心理状态、作案动机以及方式手段这些当然也会在这个时候揭露出来。 试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写作特色(2):http://www.chuibin.com/wenxue/lunwen_20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