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变态女性形象分析(2)

时间:2025-09-08 22:08来源:100396
常态的女性形象被刻板地定义为温柔、善良、恪守妇道、持家有道、体贴丈夫等等的孝女贤妻良母,而变态的女性形象则是或淫荡、或狠毒、或善妒,总之

常态的女性形象被刻板地定义为温柔、善良、恪守妇道、持家有道、体贴丈夫等等的“孝女贤妻良母”,而变态的女性形象则是或淫荡、或狠毒、或善妒,总之是会给家庭带来极大的麻烦的女性。关于这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家肖瓦尔特曾经指出,在男性作家的笔下存在着“厌女症”的现象。这本身其实是现实生活中男性对女性的期望和控制、偏见和惧怕。这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很不合理的,但是“它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长存于人类的历史之中,使之主见称为人类的常规文化心理。它哺育和指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但是同样作为历史的主人,推进历史进程的女性,人格会如此单一到只用两种类型就可以概括吗?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单看《水浒传》里众多男性角色,每一个都个性鲜明,人物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合上书卷,每个人物都历历在目。既然男性和女性在参与历史进程上的地位和作用在本质上是相近的,那么女性的形象和人格也应该具有丰富性。如此看来,所谓女性的常态本身也是一种变态,这是“阴茎之笔”对于“处女膜之纸”的随意书写,阉割了正常的女性人格,把本来丰富的女性人格局限在一个狭小的格局里,并对除去那两种特点以外的部分进行扼杀,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算是一种变态。而本文中所提到的“常态”和“变态”的标准则是以人性作为最基本的标准进行区分和判断。

二、百态的“变态”女性形象

(一)“压抑作用”下的恋子虐女者---张爱玲《金锁记》曹七巧

“在心理学中,压抑又称为潜抑,指把不能允许的念头、情感和冲动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无意识中去,它是自我的中心防御机制,也是所有其他防御机制的基础。 ”但是这种不能允许的念头、情感和冲动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源于人性最基本的诉求,所以这种诉求在被压抑的过程中每天都受到各种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刺激而越发膨胀,最后不得以一种骇人听闻的方式发泄出来,就成为了我们眼中的所谓的变态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女性的悲哀。

而朱光潜先生也在《变态心理学派别》一书中这样表述,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心理学有两种系统,而每种系统各受一特殊原则支配。第一系统形成于婴儿期,支配者纯为“快感原则”,第二系统形成为婴儿期之后,支配者除了“快感原则”以外又有“现实原则。”从意义上看来,这两种之间其实是互为矛盾的存在,也就是人的日常行为表现其实是这两种原则相互抗争的一个结果。“第一系统心理的特征是绝对自由的。” 举个例子,婴儿在并没有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之前,或者说对于自身欲望的控制这方面的要求和规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形成之前,所有的行为都是随心所欲的,一切都是源于对快感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本身并不考虑是否与社会道德相悖。但是随着年岁渐长,对日常生活中的习俗规范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因教育,他便会慢慢觉察放纵自然欲望和法律道德其实是不相容的,那么在顺从自然欲望的时候,他就学着慢慢适应现实。他会慢慢学会利用节制去换取更有利益的结果,其实在这种时候支配他行为的系统就从第一系统转变为第二系统。但是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冲突却会因为这些原因日益深化。因为“现实原则”本身就是在压抑一种人们寻求“快感”和满足自身欲望的冲动。然而自然欲望大半关于性欲而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快感原则”常与“现实原则”相冲突。人心乃变为欲望和习俗的激战场。压抑欲望以迁就道德、社会是一件痛苦的事。社会制裁力太强,而保存自我的冲动又不容我轻为欲望牺牲,结果往往是欲望让步。此欲望可用弗洛伊德心理学中最大的特色“性欲”代替,这种“性欲”不是简单的指生殖方面的欲望,而是广义上的“性欲”。弗洛伊德认为自然欲望大半是性欲或是性欲的变相,例如孝慈等都被看作是“性欲”,而性欲后的冲动力,被称为“来比多”(libido)。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正是在不断地压抑“性欲”,抵制“来比多”的过程中逐渐变态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变态女性形象分析(2):http://www.chuibin.com/wenxue/lunwen_20595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