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方面研究虽多,但是各国国情不同,国外研究环境与我国商业银行情况并不一样。国内现有的研究中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理论性研究过多,研究数据较落后。本文主要希望通过现有的国内外研究,系统总结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在理论基础上通过研究利率市场化下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为五大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提出对策。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综合运用利率风险指标分析和模型定量分析分析五大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不足之处在于技术水平不够,VaR模型的结果是从各银行各年年报中直接整理而来。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和定量分析法,通过查找大量文献,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根据研究对象收集数据,进行模型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陈述了研究背景和内容。第二部分,阐述了国内外文献成果,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其表现。第三部分,利用利率风险指标分析五大行的风险情况,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及VaR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第四部分,总结研究成果,根据结论提出我国五大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的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2.1国内外研究综述
2.2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其表现
3.利率风险指标和模型定量分析
3.1利率风险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在利率管制时期对利率风险关注不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人民银行对利率的调整频率越来越快。图3-1是央行对一年期定期存贷款利率的调整情况。
图3-1 2012-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存贷款利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的利率政策
从图3-1可以看到人民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入新阶段前,在2015年对一年期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尤其关注,进行了五次调整。存贷款利率逐年下降,但存贷利差从2014年开始保持不变,说明一年期存贷款利率是同比例下降的。人民银行高频率调整存贷款利率也说明了商业银行的利率波动加剧,利率风险变大。在2015年10月24日后存贷款利率一直维持现有水平,这也是人民银行为了让商业银行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新阶段,让市场自主决定利率水平所做的努力。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利率波动,存贷利差缩小的情形,利率风险随之上升。钱峰(2015)主要从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和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三个指标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风险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发现,与利率风险有关的指标主要是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因此选用这个指标进行分析。商业银行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在利率市场化下,存贷利差缩小,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比重会有所下降。
图3-2 2013-2017年五大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数据来源:五大商业银行2013-2017年年报计算所得
图3-2反映了五大行净利息收入占比处于下降状态,处在65%到85%的范围。其中农行的比重最高,中行的比重较低,交行的比重基本呈直线下降。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后的阶段,利息收入业务更难,因此2016年比重下降速度更快。虽然商业银行努力进行着业务创新,发展中间业务,但是利息收入仍占据着营业收入的较大份额。在利率市场化下,五大行将失去利差优势。高利息收入和低中间业务收入的模式将使五大行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如果不能改变依靠利息收入盈利的现状,利率风险会引起更多问题,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 利率市场化下中国五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2):http://www.chuibin.com/jingji/lunwen_205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