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幼儿园混龄游戏中教师观察行为现状及分析(3)

时间:2025-10-29 22:37来源:100689
3.混龄游戏中教师观察的欠缺 近年来,教师的观察能力成为 国内外 学者关注的重点,教师能否进行有效观察成为评判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但就目前

3.混龄游戏中教师观察的欠缺

近年来,教师的观察能力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教师能否进行有效观察成为评判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但就目前而言,教师的观察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师的观察意识薄弱,观察行为有限,观察记录片面等等。而幼儿在进行混龄游戏的过程中,不集中,易分散,交往对象多变,容易给教师的观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幼儿进行混龄游戏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忙碌”忽视了对幼儿的观察。

基于以上背景,笔者认为,对于混龄游戏中的教师的观察行为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很有必要。

(二)研究意义

教师观察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只有在对幼儿完成系统长期的观察后,才能立足于幼儿本身开展教育。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1.呈现观察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2.丰富关于混龄游戏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理论研究。实践意义在于:1.有利于加强教师对幼儿混龄游戏中观察现状的了解,引起教师重视,改善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的游戏观察行为。2. 通过对教师观察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改善外部环境的有效建议,帮助教师成长,促进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发展。

(三)核心概念界定

1.混龄游戏

所谓混龄教育,是基于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把握,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把不同年龄段(年龄跨度12个月以上)幼儿按照一定比例和数量集中在一起,共同进行教育的活动 。幼儿园的混龄游戏,也被称为“混龄自发游戏”“混龄联动游戏”等,是指相互之间年龄跨度超过12个月的幼儿,在幼儿园提供的开放的区域内自主选择场地、伙伴、材料等进行活动的游戏形式 。

2.教师的观察行为

《辞海》对于“观察”的界定是:仔细查看事物和现象。陈向明认为:“观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从事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观察不仅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这么一个过程,而且是人的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施燕,韩春红在《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中认为:“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所谓狭义的解释是指个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表现在外的而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所谓广义的解释,是指人的行为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到的、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断内在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王文雅认为:教师观察行为是从外显行为的角度提出的概念,主要考察的是教师观察的过程和机制。学者林正范认为:教师观察行为“是指教师在目标内搜集有意义信息的过程”强调教师观察行为的目标性和外显性。而在本研究中,笔者认为教师观察行为就是教师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与观察手段搜集有意义的信息并完成记录的过程。

(四)文献综述

观察作为教师的基本专业技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笔者以“幼儿园 教师观察”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出3566篇文献,以“混龄游戏”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查找到63篇相关文献,大部分文献关注幼儿的发展,虽有少数提及了教师的观察方法,但所查文献所要呈现的重点依然在于混龄游戏行为对于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意义。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笔者将研究方向及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混龄游戏的研究

(1)对混龄游戏的价值研究

混龄游戏是混龄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认知等各方面 幼儿园混龄游戏中教师观察行为现状及分析(3):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618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