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等教育扩招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2)

时间:2025-06-29 09:51来源:100106
并且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与城镇化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一同快速发展着。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也愈发明显。其中城镇化要求市民具有较高的城

并且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与城镇化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一同快速发展着。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也愈发明显。其中城镇化要求市民具有较高的城镇生活意识和文化水平,高等教育旨在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引导农民市民化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均已取得了不斐的成就,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充分的了解高校扩招与城镇化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专门从高校扩招角度针对城镇化发展的建议,并且也替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综上,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多元回归模型,探讨出适合我国的并且能够最大化发挥出高等教育对于城镇化发展的积极性的措施,从而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

1.2文献综述

国外很早就提出了城市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西班牙的工程师塞达(A.Seula)在1867年提出的。并且从那之后,有关于城市化的研究就从未停止。在中国,最早也是使用城市化这个说法,但是近几年,城镇化的用法更佳的广泛。并且与城市化相比,城镇化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也符合中国现有的城市治理理念。而且李克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将用改革的方法和创新的精神,遵循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因此在推动城镇化的进程中,高等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外的高等教育与城镇化之间的研究基本遵循产业、学校、科研三个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研究方式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即所谓的“产学研”。其中德国的“双元制”是我们所比较熟悉的。对于我国国内,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研究则主要是高等教育扩招以后。并且,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普遍认为高等教育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国外出现了大量探讨高等教育与城镇化之间联系的文章,早在1962, Brownell就已经提出了教育对于人口城镇化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之后大量研究教育与城镇化的文献不断涌现。Glaeser(2013)发现教育发展带来的人力资本增加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分布有重要的影响。Luisito Bertinelli,Duncan Blac(2004)阐述了城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Lennon H.T. Choy等(2017)利用面板数据分析,发现有学士学位的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地区人口的增长。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素质的移民从低层的农村或城市流入实际上降低了实际工资。Lu等(2014)发现,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其工业化发展水平,小城市过多,大城市不够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发展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的专业技能,从而促进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等等。

 国内当前也有许多学者在进行高等教育与城镇化的探讨比如郭书君与米红(2005)认为受教育的年限增长或者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胡若痴(2014)认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新型城镇化对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孙明英等(2015)则是将城镇化视为高等教育变革的引擎,认为高等教育对于城镇化有带动、辐射及塑造作用。初帅(2016)利用了双重差分法发现高校扩招促进了人口城镇化。孙哲等(2014)分析了271个地级市的数据,区分了高等教育本科和专科对城镇化的不同作用,发现城市规模的不同,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也不相同。李鹏飞(2013)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角度,认为高等教育应结合产业结构的需求,适时合理调整高校的学科结构,从而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培养大量适用于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学科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靠途径。武毅英(2015)提出作为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高等教育应立足于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充分发挥自身集人才、学科、科技、文化和创新于一体的综合优势,积极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尤其要为提升“人的城镇化”水平服务。张旭路、金英君和王义源(2017)对如何更有效发挥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作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来分析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指数的影响。 高等教育扩招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2):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576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