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本文选取了南京市2006-2015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出来的数据,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该市环境空气污染因子的时间变化特征和趋势,得出该市环境空气质量及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从南京市的气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工业发展水平、城市绿化建设等影响因素入手,探讨其南京市空气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且考察南京与相邻的各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的耦合性,揭示空间传输因素的影响。基于本文的分析,对南京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及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提出合理建议。
2.研究意义
城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空气质量是必须的。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环境和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种矛盾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协调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促进区域和城市的稳定、持续发展的必要关键措施。只有对城市空气质量的现状、趋势和影响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出台有效措施,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大气环境中存在的矛盾,从而更有效的保护大气环境,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 ]。
本文基于监测站数据,对南京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详细分析了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并对南京市空气污染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及进行了科学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论文内容可为关于空气环境的城市对比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对南京市的空气环境治理工程提供依据,以促进区域环境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此外,本文研究所采用的首要污染物分析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普适性强,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城市空气质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内容
(1)选取PM10、SO2、NO2为研究对象,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通过计算2006-2015年各项环境空气污染物的负荷系数,确定南京城区空气中的首要和次要污染物。
(2)采用Daniel检验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2006-2015年南京城区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
(3)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研究南京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4)采用灰色关联度法,选取2015至2016年共24个月的SO2、NO2、PM2.5、PM10的月浓度变化,研究南京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与周边城市空气质量的相互依赖性。
2.资料来源
(1)污染物浓度的年际变化数据来源于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06-2015);
(2)南京各监测点月变化数据与周边城市月变化数据来源于青悦开放环境数据中心(https://wat.epmap.org/)以及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https://www.aqistudy.cn/),根来源均为环保部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http://106.37.208.233:20035);
(3)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数据,来源于《南京统计年鉴》(2006-2015);
3.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基于上述来源的数据,主要包括首要污染物分析,变化趋势分析和相关度分析三大块。
(1)首要污染物的确定
研究选取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这3 种污染物作为评价参数。首要污染物的确定涉及到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和污染物负荷系数的计算。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是各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单项因子指数的和,是表示空气受污染程度的一种综合指标,其数值越大,就表明空气质量状况越差。污染物负荷系数则反映不同的空气污染物对空气污染状况的污染贡献率,根据其计算值的排名来确定南京城区环境空气中的首要和次要污染物。污染负荷系数最大的为首要污染物[ ][ ][ ][ ]。 南京城区空气质量变化研究(3):http://www.chuibin.com/guanli/lunwen_20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