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成像技术最早可追溯到二战之后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其基本理论的成熟和技术上的初步探索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军事上对于雨雾、扬沙天气条件下目标成像的需求是主要动...
自60年代以来,锁相技术在通信、航天、测量、电视、原子能、电机控制等领域,能够高性能地完成信号的提出、信号的跟踪与同步、模拟和数字通信中的调制和解调、频率合成、噪声...
信息时代带动了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电子领域越来越多地使用射频和微波电路进行工业生产,工业界也将目光投向高频电路。由于工作频率提高,模拟和数字电路都要得到一定的...
自从四十年代末期开始,国外便涌现出许多学者着手对波导缝隙天线进行研究并从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继H.A.Bethe[1]对缝隙辐射的研究首开先河之后,在随后四十多年的研究过...
RCS理论分析现状国外多年的研究经验表明,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得到目标RCS:用原型目标进行真实测试、采用缩比模型进行测试、理论求解计算。采用原型目标进行真实测试虽能得到...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条码技术及应用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条码的符号表示由一维条码发展到二维条码,目前又出现了将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结合在一起的复合码;条码的介质由纸质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H.D.Griffiths率先提出将调频连续波技术和合成孔径技术相结合这一概念,并于1990年发表了New ideas in FM radar,该篇文章被认为是奠定了调频连续波SAR技术的理论基础。调...
用于太阳跟踪的方式很多,就目前研究来说,主要分为光电跟踪和太阳运动轨迹跟踪两种[5-7],下面将分别介绍。 1.2.1 光电跟踪 光电跟踪通过硅光电池、四象限光电探测器、光敏电阻等...
孔缝耦合是电磁脉冲进入屏蔽体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孔缝耦合问题也是是研究电磁脉冲耦合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孔缝耦合问题一直深受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研究孔缝耦合问题...
根据文献检索,该菌种在1996年首次被分离出来,然后于1970年Whittenbury等分离和鉴定了总共100多种能利用甲烷的细菌,奠定了现在甲烷氧化菌的分类的基础。但早在1992年时,West等人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