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 苦难下的不屈与自强论刘庆邦《平原上的歌谣》

    刘庆邦在特殊的饥荒时期所写的《平原上的歌谣》,以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为主,蕴含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底层平民的身份出发。通过对特殊历史时期的民间生活丰富而深入的描写,既...

  • 古代小说的“葫芦型”结构及文化学思考

    指出“葫芦型”结构在古代小说的存在的现象,从文化学视角追溯其被选择的渊源联系,探讨了古代小说采用“葫芦型”结构的原因,梳理其发生、发展、固化的演绎过程...

  • 《老残游记》量词研究

    《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全书共有20回,外加续集9回和部分残稿。它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研究价值。本文以《老残游记》量词为研...

  • 论《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大类:正面的淑女、烈女、才女、侠女;反面的荡妇、怨妇、泼妇、妒妇;及受侮辱的女性形象。本文将对蒲松龄笔下凡人女子形象进行分析,从而展现其迥异...

  • 苏童“香椿树街”系列与《河岸》比较

    “香椿树街”系列小说和《河岸》都属于这类小说。“香椿树街”系列通过对街上的街头少年的形象捕捉,传达苏童晦暗紧张的少年记忆。而2009年出版的长篇《河岸》以少年库东亮的视...

  • 浅谈《红楼梦》中主次人物的陪衬对比关系

    《红楼梦》以其对众多人物形象精彩的刻画,让人惊叹,而不同身份人物之间也有一层微妙的关系,他们相互依赖却又形成对比,如林黛玉和晴雯、薛宝钗和袭人、贾宝玉和薛蟠等。通...

  • 《老残游记》单音节方位词研究

    以《老残游记》为研究对象,从组合能力与语法功能两个角度,运用穷尽式列举的研究方法,详实地介绍了方位词在《老残游记》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行深入分析...

  • 简析耶茨《十一种孤独》中的孤独者形象

    《十一种孤独》里选取的孤独者形象,是耶茨以朴实的风格与平稳的基调创作的,展现了个人与时代特有的焦虑与失落感。作家冷眼看待孤独者们的不同命运,用‘无助’与‘无奈’贯...

  • 易安词简论齐鲁文化对古诗词发展的意义

    黄河贯穿东西,京杭运河通南北,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齐鲁人民刚毅坚强、淳朴憨厚、争强好胜和和敢作敢当的文化性格。李清照正是这种文化的妇女代表之一。本文将通过阐述齐...

  • 全形拓艺术研究

    我们应该秉承古为今用的理念,反思全形拓作品或者说传拓技如何更好地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由于全形拓属于金石学的一部分,值得探究的范围广泛,故本文仅限在艺术学的...

  • 首页
  • 上一页
  • 278
  • 279
  • 280
  • 281
  • 282
  • 283
  • 284
  • 285
  • 286
  • 287
  • 288
  • 下一页
  • 末页
  • 485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