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 论范小青《城市表情》中的新视角

    范小青的《城市表情》从政治与文化相糅合的视角讲述了历史城市“南州”现代化与保护传统文化之间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并塑造了秦重天这一改革者的形象。这种崭新视角不仅打破了...

  • 张洁长篇小说《知在》智性书写与叙事的紧张

    《知在》一改张洁往昔创作的行文风格,融入悬疑色彩,看似渗透着对爱情的追问与反思,实际表达的却是对历史的追究,对事实的怀疑以及对命运的无法掌控。整篇小说用智性的语言...

  • 楚辞《招魂》看楚国饮食文化

    楚先民在饮食中以稻为主,稻已成为楚国大地上最富有特征性的食材;楚人对于“酸、甜、苦、辣、咸”五味的调和十分讲究,在夏日饮食中尤以苦和酸两种味道为主,有利于缓解暑热...

  • 高更作品中的色彩表现

    纵观后印象派画家们的作品,其中高更的绘画以独特的绘画风格及色彩体系深入人心,他的绘画风格独特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色彩浓厚鲜艳,用笔粗犷简洁,突破了以往的艺术作...

  • 范小青的乡村记忆《赤脚医生万泉和》与《香火》

    乡村叙事可谓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已然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研究新世纪小说的乡村叙事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范小青在乡村叙事传统中承接与创造,继而...

  • 魏微《拐弯的夏天》成长的疼痛

    通过极端的矛盾冲突体现成长的共性。成长,青春以及城市人的漂泊感是作品的核心,成长伴随着伤痛,青春期敏感激烈的情感,现代城市人灵魂深处的孤独感与漂泊感构成了这篇文章...

  • 浅析唐代咏蝉诗“三绝”

    以“蝉”为意象的抒情作品多不胜数。其中,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成就尤为突出,堪称唐代文坛“咏蝉”诗三绝。这三首诗同咏一物,却...

  • 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人本主义和神本主义的起伏转变

    新生的人本主义由于经验不足,问题频出,人们开始对其质疑,思索彼岸世界与人的终极目标,竭力想找出解决办法。而莎士比亚的一系列戏剧作品正好反映了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

  • 黄厚江本色语文之建构主义阐释

    本色语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从建构主义教师观看,本色语文重视教师主导作用;从建构主义情境观看,本色语文与社会情境的关联。可见,本色语文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精神...

  • 通泰方言程度副词研究

    通泰语言事实出发,主要调查研究通泰方言中的特色程度副词,并就程度副词的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进行论证。本文首先概括总结了相对完整的通泰方言地区程度副词体系,再重点论述...

  • 首页
  • 上一页
  • 262
  • 263
  • 264
  • 265
  • 266
  • 267
  • 268
  • 269
  • 270
  • 271
  • 272
  • 下一页
  • 末页
  • 485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