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 梅卓小说中民族立场的双重性

    从地域风情的彰显与民族思想的反思,对独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批判,以及传奇爱情的极致书写与历史责任感的淡化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梅卓小说中民族立场的双重性...

  • 简论堂吉诃德与狂人“疯癫”意象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堂吉诃德和中国作家鲁迅笔下的狂人是两个不同文明下的典型的“疯子”形象。他们的 “疯癫”都伴随着孤独处境,而在他们“疯癫”的背后不仅包含了深刻...

  • 论儿童文学的苦难意识

    苦难意识也能促进儿童主动地追求自我实现,让儿童在认识自我价值的基础上也认识到自我的局限性。儿童文学的苦难意识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让儿童更加深入地认识世界,学会正确...

  • 《繁花》男性视野下的女性想象与构建

    在小说《繁花》中,金宇澄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许许多多丰满、动人的女性形象。在其对人物细致地描摹中,一方面具有作家作为男性对女性的包容,另一方面,又具有男权意识的影响...

  • 明清漕运与淮安地方文化

    作为连接我国南北地区的交通纽带的京杭大运河,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巩固封建统治、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等方面。当时的漕运总督府设在淮安,使淮安...

  • 论阎连科小说的欲望书写以《炸裂志》为例

    将以《炸裂志》为例,从具体体现和荒诞化表达两个方面分析阎连科小说的欲望书写,探讨欲望书写的意义和价值...

  • 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灵魂与本体关系的探究

    通过对爱伦·坡小说中灵魂与本体的关系进行探讨,从三个方面逐步深入研究其二者的关系,力求探究这种关系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和坡对其的哲学思考...

  • 严歌苓从“他者”立场构成的《陆犯焉识》的自我意识

    旅美作家严歌苓以“他者”的身份及立场创作了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小说在政治与人生的极端碰撞中,勾勒出鲜活的人性线条。在创作中,严歌苓的“他者”立场的建构来自于她自...

  • 从《雾都孤儿》和《双城记》看狄更斯创作手法的变化

    《雾都孤儿》和《双城记》是狄更斯早期和后期的代表作,其中环境描写、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变化暗合狄更斯写作技巧的发展与成熟,由初出茅庐的稍带稚嫩到巅峰时期的挥洒自如...

  •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介绍了新疆汉语方言的词汇特点,着重分析了词缀“子”、虚词、方言借词和老新疆话的特点,以及其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并通过研究新疆汉语方言的语系综属、发展历史、形成条件等...

  • 首页
  • 上一页
  • 213
  • 214
  • 215
  • 216
  • 217
  • 218
  • 219
  • 220
  • 221
  • 222
  • 223
  • 下一页
  • 末页
  • 485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