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好色一代男》中的色欲(2)

时间:2025-11-08 09:56来源:100768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文化中心的转移 德川时代,又称江户时代,指的是始于1600年,终结于1868年,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时代。德川时代延续了武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文化中心的转移

德川时代,又称江户时代,指的是始于1600年,终结于1868年,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时代。德川时代延续了武家统治的传统,并在政治上继续推行“士、农、工、商”的身份等级制度。在初期的身份等级制度体系之中,武士在政治上属于统治阶层,经济上把控着全国财富的重心。町人,即商人在“政治上毫无权利,经济上依附于武士。”  此时,社会各阶层政治经济地位相符,各守其位。

十七世纪,在幕府解除日本主要市场垄断的基础上,贸易迅速发展,极大地繁荣了德川时期的商品经济。御用豪商或是特权问屋商人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其经济实力逐渐凌驾于武士阶层之上。大名、武士则由于等级制度僵化及奢侈浪费,其经济实力在世代削弱。到井原西鹤创作《好色一代男》时,町人与武士阶层已出现明显政治经济地位不匹配的现象。

尽管武士阶层仍然有对町人及农民使用佩刀的权利。法令中也提及若遇对武士不逊的庶民,可当街斩杀。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经济上长期贫困的武士,还是会为了谋生向富庶的町人低头。这实际上显示出了德川时期,武士与町人在政治经济地位上的等级错位。

由商品经济发展造成的等级错位,对德川时期的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其中之一便是文化创造中心的转移。武士作为统治阶层,一直在文化上具有话语权。无论是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还是镰仓时代的《平家物语》,大都以表现宫廷生活及武士传奇为内容。武士阶层的文化,风格上严肃而追求高尚的品格,古典细腻,富有哲理。

德川时期,市民识字率提高,文化教育得到普及。町人在发展经济实力,储蓄大量财富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在传统武士文化中心的基础上,以町人为主角的文学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不同于武士阶层,贵族阶层文艺的曲高和寡,町人创造的文艺作品大多以城市生活为主题,采用市民喜闻乐见的风格,更加具有普世性和娱乐性。随着插图版《好色一代男》的风行,类似以町人日常生活、色欲追求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以“好色物”为代表的町人文化迅速在广泛的市民大众中流行开来。于是,町人逐渐在德川时期的文化中掌握了自身的话语权,在当时,造成了文化创造中心的转移。

(二)特殊人生观主导下町人的生活及文艺

经济地位一跃成为四民之首的町人,其社会地位也在逐渐提高。德川时期的诸侯,有时也不得不向町人借钱,靠富商的接济度日。表面上看,掌握德川时期经济命脉的町人,似乎可以成为取代武士阶层,走向统治核心的一股力量,然而现实中,直至封建社会终结,町人都在政治中始终处于中立的地位。

町人之所以没有推翻武士统治,成为日本新兴主宰阶层,主要源于町人内在的属性与其特殊的人生观。众所周知,最富裕的町人往往是御用豪商,他们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于为武士,即统治阶层办理业务。町人对武士阶层的依附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推翻封建武士统治的核心力量。甚至,在武士的政治主导之下,町人极有可能一夕之间丧失所有财产。如江户时期的中村内藏介、石川忠兵卫等皆是由于过度奢侈而被领主问责,没收全部家财。

町人阶层的依附性与软弱性,使得这一群体形成了极其特殊的人生观。这个人生观的核心便是无节制地挥霍金钱与纵欲享乐。比如,大多数町人“不花越宵之钱”、“讲究服饰的精巧华美”、“简单的一餐饭便花费100两,而这个数字比普通武士的年收入还要高。”、“泥金漆的酒杯,用过后便随手丢弃。”又比如某地富裕的町人“庭院房屋占了一整条街,每天仅为单个房间换草席的仆人,就达七人之多。”、“一夜挥霍千两黄金,只为博得高级妓女的欢心” 町人这种无节制的挥霍,使得德川时期社会形成了奢靡的时代风气。他们追求更精美的服饰、更宽敞的庭院、更美味的食物,同时追求更美貌的女子。“色欲”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不断渲染和生发的。据史料记载,“由于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导致娼妓泛滥,色情业应运而生。”在德川幕府的支持下,日本修建了吉原等娱乐场所,在当时“各种游乐场所——冶游场、剧场、茶馆等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 娱乐场所的消费者,大多就是这样富裕的町人,他们纵情声色,通宵达旦地在暗娼妓馆里消磨时间。根据数据显示,德川时期,“晚上八点到九点,每家妓院的流动人口都达到将近一千人。”流连于暗娼与游里是大部分町人生活的常态。 论《好色一代男》中的色欲(2):http://www.chuibin.com/wenxue/lunwen_20623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