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电子游戏的主要特征

电子游戏是依靠电子设备进行人机互动的娱乐方式,便携游戏、电脑游戏、街机游戏和主机游戏等属于电子游戏。

2.1.1  电子游戏具有深入的互动性

电子游戏是人与电子设备之间产生的一种联系,互动性的电子游戏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人人互动、人机互动的平台。这种互动性是其他任何媒介都还没有实现的。

 2.1.2  电子游戏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为了吸引玩家的眼球,电子游戏的音响、画面、情节和人物等都被设计的对幼儿的感知觉有特别强的冲击力。另外,电子游戏是有难度的,但这所谓的难度对玩家来说都是可以突破的,且没有现实生活中的难度枯燥乏,因而可以满足玩家在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感。

2.1.3  电子游戏是对思维和现实世界的高度模拟

许多电子游戏的题材都是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虚拟再现。比如前段时间非常流行的“农场”类游戏,其中的种菜,除草,施肥,浇水等具体情节都是对农民劳动的再现。生活条件的提高,现在的人们多数都见不到农民劳作的场面,通过该游戏,人们可以了解到农民劳作的辛苦。

2.1.4  电子游戏种类繁多

从大型的网络电子游戏到单机类电子游戏,从角色扮演类电子游戏到益智策略类电子游戏,另外电脑游戏、手机游戏、家用主机游戏、掌上主机游戏、街机游戏等都属于电子游戏的范畴。

2.2  幼儿的年龄特点

2.2.1  活泼好动

幼儿期儿童性格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活泼好动。玩电子游戏对幼儿的坐姿、言语等都没有严格的要求,幼儿在玩电子游戏时幼儿还是比较自由的,大大满足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

2.2.2   喜欢交往

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幼儿在任何地方,可以不经他人介绍,他们之间会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并一起做游戏。然而,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缺少玩伴,他们就会选择电子游戏来弥补自己情感上的空缺。

2.2.3  模仿性强

模仿性强是幼儿的另一典型特点。对家长、教师、同伴等的模仿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电子游戏上可爱的人物形象、动听的声音、丰富的情节,都已经成为他们模仿的新选择。

2.2.4  规则意识逐渐形成

大班幼儿逐渐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规则,在游戏的时候表现最突出。多数的电子游戏都是有规则的,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受到了幼儿们的青睐。

3  电子游戏对幼儿成长影响的分析

    柏拉图说:“生活必须作为游戏来过[1]。”皮亚杰曾言,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2]。总之,他们都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大量的研究表明:一方面游戏构成了儿童发展的适宜生态,且儿童在游戏情境中表现出一系列特有的心理活动和一定的规律性,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于是,游戏不仅成为科学家揭示儿童心理奥秘的一把“钥匙”,并且成为教育家制定儿童发展计划的常用“法宝”[3]。

3.1  科技进步加速电子游戏的普及

更多新奇电子游戏的产生与现代科技的自身优势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使幼儿们更多的追求听觉、视觉的刺激,却逐步放弃运动觉、触觉的感受。有关市场调查数据也表明,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正在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网络游戏市场规模的年增长率接近200%[4]。

3.2  家长“望子成龙”的观念

上一篇:大班幼儿连环画的创作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表现及教育对策分析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笑点的性别差异以对笑话的评定为例

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与对策

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对汉语...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

浅谈幼儿的分享行为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