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网络时代社会发展总趋势源'自:吹冰-'论]文'网"www.chuibin.com

2.1 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全年共计新增加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的普及率为45.8%,而学生依然是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1]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不断结合,使得社会对互联网的认识提高从而更多人使用互联网。不断创新的互联网应用创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如购物、物流、支付乃至金融等方面 。

2.2 手机网民规模

中国在2013年新增网民了许多的网民,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高于其他上网设备的使用比例,这意着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依然是手机。手机网民规模的不断增长,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手机应用服务及手机终端应用的多样性和深入性,尤其是新型即时通信工具和生活类应用的推动下,手机上网对日常生活的渗透进一步加大,在满足网民多元化生活需求的同时提升了手机网民的上网黏性。二是智能手机的价格持续走低、3G网络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的扩大,为手机上网奠定了较好的使用基础。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游戏用户数为2.15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7594万。移动终端的特性进一步体现,交流沟通类应用休闲类娱乐应用、手机游戏、手机视频和手机音乐等应用手机电子商务类应用成为了手机的主流应用发展迅速增长态势良好。

2.3 学生网民的发展

中学生依然是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如下图所示占比36%,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作为零零后的中学生是在网络时代长大的一辈,他们生活在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一方面他们平时在家总是能挤出时间来网上冲浪一翻,另外在校时间长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成为了“手机”的中坚力量,而学校和教室甚至课堂也成为了中学生上网的首选。网络时代的校园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封闭的校园形式,网络的开放性,极强的传播速度,特殊的传播途径高效的传播着大量的社会信息,教师与书本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在网络还没有进入人们的生活之前,中学生接收到的信息一般都是从电视、广播、书本而来,这些信息都是经过了有关部门的层层把关将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内容删除。现如今中学生只要有网络,通过搜素引擎输入关键词语等就能获取大量相关的信息,足不出户便可与社会全面接触。

上一篇:当前大学生考研热的理性透视
下一篇: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初中班主任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

高中阶段班级管理工作原则和方法探讨

奖励与惩罚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教师情绪管理之问题成因及其对策

小学班级管理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大一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拖延与焦虑的关系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本专科教育差异性研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