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

4.1 个体因素

4.1.1 遗传因素

调查显示有些攻击性强的幼儿可能存在某些细微的基因缺陷。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因素中,遗传大约占50%,其余50%中有一部分是家长与幼儿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8]而所谓遗传并不是指父母把打人、骂人等一些具体的行为遗传给幼儿,他们遗传给幼儿的只是神经活动类型,比如情绪容易激动、兴奋性强、反应速度快等自然特征。这些具体的自然特征遇到相适应的刺激,就会滋生出攻击性行为。

4.1.2 心理因素

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的目标前行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就在行为上表现为对人对物产生攻击性行为。[9]根据多拉德的这一理论,强烈的挫折感可能激发直接的、指向挫折来源的攻击行为;而挫折感较弱的、来源未知的挫折通常只会诱发间接性的或者替代性的攻击行为。例如:一个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长时间受到来自家长及老师的忽视,在同学总没有地位。长期的不受重视、冷落,长久的负情绪的积压,会变得喜欢惹是生非、与人无法正常和睦相处。

上一篇:浅议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中国的实践
下一篇:新教师在课堂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舞蹈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中班幼儿合作认知水平现状及问题培养策略

浅谈幼儿的分享行为

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

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活动初探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