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    “双困”托底,安置就业。完善“双困”(就业困难、家庭生活困难)人员认定、安置、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出现一个、认定一个、安置一个、保障一个,按照“三个为主”的要求,继续开发“万、千、百人就业项目”,使公共资源、公共财政形成的岗位成为解决“双困”人员就业矛盾的特殊通道。对公益性劳动组织安置的“双困”人员,可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

2、 调整补偿标准,提高补偿水平
在征地的过程中,征地补偿费用过低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农民问题。为此,上海市近年来作出了相关规定:
⑴    2006年8月,提高征地青苗补偿费标准,以主导性农作物为基础,对八大类农作物实行补偿提高补偿标准。
⑵    在2007年6月提高征地财物补偿标准,补偿范围扩大。
⑶    在2008年9月提高征地土地补偿费标准,将全市14个集体土地的区县划分为31个片区、14个等级标准。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践行间的差别研究

个体化时代的空巢青年研究上海市的田野调查

上海市松江区区域旅游产...

苏州市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分析

南京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治理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服务型政府建设初探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