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研究都对交往越轨同伴和青少年犯罪的其他影响因素进行过比较,不过,很多研究都表明,青少年和其他失足或者越轨青年进行交往的同时,会大大提升青少年的犯罪动机。青少年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相比较于青少年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更具有预测力。研究同样发现,交友不慎会导致青少年行为朝着不理想方向发展。萨瑟兰的差异接触理论认为,如果青少年与抱有越轨想法的同伴接触较多,而与反偏差的同伴接触较少,就可能变成行为偏差者 。格莱瑟发展了这一理论,他认为,将差异交往变成越轨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差异的认同。根据社会学习理论,越轨行为是在社会交往中学到的。
青少年犯罪问题历来是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重大的社会问题,而本篇文章,笔者主要研究同伴对青少年的影响。首先,笔者试图探讨犯罪青少年交往的越轨同伴,对他的越轨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次,在越轨同伴与青少年的交往过程中,是什么样的危险因素使他们聚在了一起?危险因素可以是个体产生的、可能是学校、家庭带来的,那么具体的各种危险因素怎样对青少年产生影响?最后,针对本文所选城市,笔者还想要探究这个城市的经济特色、社会结构与具体的社区状况,是怎样作用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产生。
1.2  文献综述
 2  青少年犯罪现状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每年就有5万未成年人被判处刑罚,已有高达150万数量的未成年人正徘徊在犯罪的边缘 。由于当代青少年的自身特点、家庭结构以及社会环境都处于变化阶段,外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还处于形成阶段,因此这些局限性都会降低青少年对于诱惑的抵抗能力。
 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判处未成年人罪犯人数连续下降、未成年罪犯占全部罪犯的比例逐渐减少,但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形式依然严峻。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青少年犯罪主要以团伙的形式出现,少则三五成群,多达几十余人,他们其中有些人是同学关系,有些人是因为居住地区较近而结成同伴,进而进行越轨行为或是犯罪活动。这些青少年同伴之间有着相似的需求、共同的目的,并且大都心智还不成熟、青春期又极易冲动,伙伴之间的煽动能力强,同时欠缺对自己未来的考虑,只是盲目的追求犯罪后的短暂快感 。对于青少年,他们处在身体的发育期和对社会理解的朦胧期,缺少社会认知和社会经验。但是,如果他们结伴而行就能增加彼此的势力和胆量,可以有以多欺少的勇气,从而作案的阻力便明显减少,这使他们更易达到犯罪的目的。实际上,越轨青少年同伴之间之所以能够产生共鸣,多是由于某种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不能够被承认或实现。于是,他们在找到所谓的志同道合的同伴后便能一拍即合。
 其次,犯罪青少年的年龄正在呈下降趋势,据笔者了解,14到18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此时的他们正应该在学校接受教育、培养。但是,学业上的失意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容易使正值荷尔蒙激素分泌旺盛的青少年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来解决困难,从而走上犯罪道路,结交越轨同伴。他们不懂得法律,也没法正确的判断事情的轻重,处事又易激动,很容易因为某件突发事情而突然起意产生越轨行为。
    再者,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产业及文化的出现,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国内外的亚文化,从而增加了青少年及其同伴发生越轨行为的想法以及实施越轨行为的可能。
上一篇:南通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汽车营销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西部农村辍学青少年社会角色转换问题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把握青...

农村视野下减少青少年违...

關于农村青少年家庭素质...

面向2000年的中國政府行政...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