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GPS信号的产生原理以及常规压制式干扰的产生方法,接着建立了GPS信号和多种干扰信号的模型;同时分析了空时联合自适应抗干扰算法的工作原理,分析LCMV准则计算得到加权矢量的过程,并使用Matlab软件完成空时联合自适应抗干扰算法仿真实现,最后仿真分析算法参数对GPS信号的影响规律。本文各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综述了 GPS导航抗干扰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主要介绍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导航抗干扰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机构在导航抗干扰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给出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分析了GPS信号C/A码的产生过程,建立GPS卫星信号模型;建立常规压制式宽窄带干扰信号模型,仿真得到干扰信号的时域图和频谱图;最后建立四阵元天线阵列接收信号模型。
第三章:给出空时自适应处理基本结构,分析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LCMV)如何求解权重系数,接着使用Matlab软件实现基于LCMV准则的空时抗干扰算法,完成正交数字下变频和FIR滤波器的设计。
第四章:使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天线阵元数、时延抽头数、采样快拍数和干扰方向对空时联合抗干扰算法性能的影响规律。
2 阵列天线GPS卫星信号与干扰建模
2.1 GPS卫星信号建模
2.1.1 GPS信号结构
GPS卫星信号共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传输载波,用于确定信号传输频点,包含 L1、L2 和 L5 三个载波频率[7];第二部分是伪随机扩频码,分为粗捕获码(C/A码)和精确码(P码),两种码信号互相正交;第三部分则是需要解析的导航电文数据码(D 码),是卫星发送给用户的二进制形式的定位数据,主要包含时间、卫星所处工作状态、时延改正等重要信息,均用来导航定位解算。
本课题主要研究针对 L1 频点的 GPS卫星信号,信号带宽约为 2MHz,对应的扩频码为粗捕获码(C/A 码)。
L1 频点的卫星发射信号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2.1)
式(2.1)中, 为 L1 载波频率, 为 C/A 码的幅度, 为 C/A 码, 为 C/A 码对应的数据码, 为 C/A 码信号的初始相位。
2.1.2 C/A 伪随机扩频码
C/A码的码速率为1.023MHz,码长度为1023,码周期为1ms,不同卫星的C/A码是不同的,C/A码发生器由两组10级移位寄存器G1和G2组成,结构图如图2.1。
图2.1 C/A码发生器结构图
图2.1中G1 和 G2 的特征多项式可以分别表示为式(2.2)和式(2.3):
式(2.2)和式(2.3)中G1和G2都可以产生移位寄存器序列,即m序列,最大周期长度均为1023,10个寄存器的初始状态必须设为1,值得注意的是, 表示为异或输入的移位寄存器的第i级输出,二进制异或加法(即模 2和)的运算规则如下:
C/A码由G1的末级输出序列和G2延时输出序列异或得到,G2延时输出序列通过选择两个抽头的位置进行异或得到,最终结果仍是一个伪随机序列,只改变其相位[3]。不同卫星的C/A码由不同的抽头方式生成,G2可以产生45种两个抽头组合方式,其中性能最好的32种组合方式用于不同的卫星。
GPS接收机在解扩时,会在接收机中产生所有卫星的 C/A 码,并做相位移动和接收到的信号做互相关运算。当码相位延时一致时,同一颗卫星的C/A码自相关会有一个峰值,不同卫星之间的互相关系数则很小,根据这一特性就能够分辨不同的GPS卫星信号[8]。
空时联合自适应抗干扰算法对GPS卫星信号影响分析(3):http://www.chuibin.com/tongxin/lunwen_205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