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针具与针术的关系

古今针具与针术的关系
纵观中医的针灸医学从远古至现代,以针具而论,大体可分为贬石、骨针、青铜针、粗铁针、细铁针、不锈钢针等几个历史阶段。而针灸学经典论著,如《灵枢》《甲乙经》等书都成书于青铜针及粗铁针时代,距今已逾千年.青铜针、粗铁针、细铁针与现今之不锈钢针相比,无论内在质量、外观造型、针具性能,还是持摄方法等都有着明显的不同。随着近代针灸针的强度、韧度、弹性等性能的提高,其精细程度已远非古针所比,使一些古时的禁针穴,已不再是禁忌。穴位的入针深度也有变化。如风府穴,《甲乙经》载刺入深度为四分,而笔者每刺1寸以上;中脘穴,书载深度为一寸二分,笔者每刺超过2寸,甚至更深,各地报道也不乏其例。而在针刺方法上,许多古时针法用于现代则效果不同,下面从几种针法试论之。

  1 古今针具、针法之异同

  1. 1 弹拨针柄术

  古时将弹拨针柄作为针刺的一种辅助手法,目的在于催气、行气、增强针刺感应。青铜针、粗铁针因其粗大,且几无弹性,故弹其针柄能使之连根而动、整针而摇。笔者以32号1. 5寸毫针刺入穴位1寸左右,而后弹拨之,患者几无针感增强之感受,用26号针则似乎稍有之,改用较粗之圆利针则感应明显增强。可见,将用于古针的弹拨术用于现今毫针,至少在主观感觉上是有明显差异的。

  1. 2 多向刺

  《灵枢·官针篇》云:“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篇中只提及刺法,而未论述具体操作方法,只是指明施术部位在“分肉之间”,并没有提示退至浅部再换向。以古针的硬度行多向刺,在换向刺时,提针幅度不须太大即能做到,而现代毫针行多向刺,如不将针提至几近皮下,其换向角度是不会很大的,很难达到鸡爪状。根据施术部位在“分肉之间”分析,以古针的硬度,多向刺的实质很可能是对机体中、深层肌筋组织的一种多向牵拉刺激,即提插幅度不是很大情况下“左右鸡足”换向,针与中深层肌筋组织构成的垂直横向牵拉行为,而这一点现代毫针是无法实现的。

  1. 3 白虎摇头术

  此术本意在于针入穴内行捣,即所谓通过摇摆针柄而使刺入人体内之针体针头摆动,以达行血行泻之效。此术以在古时之粗铁针、近古之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细铁针是完全可行的,但用现代一般普通之毫针,恐怕难以做到。

  1. 4 青龙摆尾术

  此术是进针得气后,拨倒针柄,针头朝向病所,不进不退,执之不转、慢摇针尾,有偏补、行气作用。笔者曾在X线观察下用普通常规毫针行白虎摇头及青龙摆尾术,但均未见有针头摆动及朝向改变之现象,可见此二术的施行与针具有莫大的关系。古针针法中的白虎摇头术与青龙摆尾术对人体穴位的中深层组织的牵拉,似乎比多向刺更直接了当,且越接近针尖部位,牵拉幅度越大,有别于多向刺之牵拉。多向刺之牵拉幅度大,频率慢,有提插迹象;白虎摇头之牵拉幅度小,频率较快;青龙摆尾之牵拉为单向固定,幅度更大。此三术均注重牵拉,但后两者不提插,较侧重频率。震抖、牵拉能使组织松弛,从而缓解紧张痉挛、缓解疼痛、解除压迫、促使血管扩张、加快气血运行,即所谓的行气、行血、行补泻作用,并有类同于推拿术的效用,且比推拿更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

  1. 5 恢刺

  现今针之精细与古针之粗陋相比,如果说现代针对机体的刺激是呈一个点状的话,那么古代针之刺激可谓是一个“面”。《灵枢·官针篇》云:“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灵枢经校释》注云:“恢,阔的意思。恢刺,指针刺的范围宽阔,不是仅仅针刺一点,而是刺到病所后,举针,再向前向后旁刺,起而复刺。所谓‘恢筋急’,是宽缓筋脉之急”。《类经》十九卷第五注:“筋急者,不刺筋而刺其傍,数举其针,或前或后,以恢其气,则筋痹可舒也。”从上面可以看出,以古针粗陋之“面”反复刺筋的两侧,似乎是对病变周围组织的一种剥离手法。从现代解剖学观点来看,肢体酸痛麻木等症状即中医称为“痹”证者,病理多表现为损伤修复或炎症之后的组织粘连,治疗上确实需要行剥离术,予以剥开分离,始能见效,临床上多有立竿见影者。从这点说,古今医者至少在思路上有不谋而合之处。另外,《内经》中之扬刺、齐刺、傍针刺均是多针刺,都是针尖直达病所,都是用于治疗局部的痹痛,这种古针的多针集向刺似乎都有使粘连组织分离的作用意向,这与现代毫针是毫不相干的,而与近代发展起来的针刀技术及杨媚良氏的钩针技术倒是极相吻合,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目前报道的临床疗效来看,针刀技术及其理论,越来越显示出有别于毫针的独特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有古针今用之妙。

  1.6 粗、长针效应

  从目前收集的临床资料来看,在一些沉病病疾用普通毫针及针法难以见效的情况下,改用大粗针却能有一定疗效。有关大、粗针的效应,我们试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首先,针刺对机体是一种物理刺激,针体越粗,其刺激强度也就相对越大。其二,人体是一个生物体,现代医学证实人体是一个多极化的磁场,有生物电现象。金属针本身的物理传导性能或许对生物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据报道,金针、银针、磁性针较之于普通不锈钢针相比,有可比的治疗差异性。由此推测,粗针的大容量(针粗则传导容量相对大,触面相对广,相对多极)、长针在机体中的大跨度对生物体的调整作用或许就相对大于普通毫针。其三,针体越粗大,对机体组织细胞的破坏量及程度也越大,与现今毫针形成量的对比。这些被破坏细胞的组织内液流出释放对机体穴位的刺激、局部电位平衡的改变以及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也有可能组成治疗效果的一部分因素。如果这个观点得以证实的话,古针的粗针效应倒是值得发掘的一个课题。

  2 小结

  同一针法可因针具不同产生不同效应,古今由于针具的不同,势必形成针法上的差异.从现象上分析,古针针法不仅仅是点状的刺激,而且还包含有松解术和剥离术,即对穴位机体组织的震抖、牵拉、松解、剥离等。从实质上看,古代针具除了物理作用外,其生物、传导、磁场、化学等作用可能有别于现代针具。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